今年年初,随着宁德时代相继与猛狮科技、龙工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并在整机平台标注“CATL Inside”,公司的C端战略开始受到外界关注。
当时,在猛狮917等车型上亮相“CATL Inside”标识的合作模式,被普遍解读为是对英特尔成分品牌战略的模仿,意在占领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心智,让其将CATL电池作为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从而深化主机厂与CATL的合作。
如此迂回的逻辑链条,或许让不少人感到“摸不着头脑”。树立C端品牌形象并非一日之功。在锂电池行业急于降本增效的当下,宁德时代这种类似快消品牌的广告宣传,是否太过“浮夸”?其产品功能是否能像上世纪90年代初巅峰时期的英特尔一样,让下游系统厂商“别无选择”?
不过,随着宁德时代的toC“后备计划”进一步推进,各类争议也得到了答案。
8月10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CATL新能源生活广场开业仪式上,公司CMO罗建对媒体表示,CATL不会做CATL inside。所谓CATL inside是外界包括部分媒体的解读,CATL不会像早年英特尔那样采用市场策略,不想简单地给新能源汽车贴上CATL的标签。
在以官方说明结束试运行的同时,新能源生活广场也揭开了宁德时代全新toC战略的神秘面纱。场馆占地面积1.38万平方米,展出41个汽车品牌70余款车型,定位为“全球首个一站式新能源生活体验中心”。
从虚拟走向现实,是宁德时代的新举措给笔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抛开品牌宣传中一切“大话”,依托一站式体验中心场景,宁德时代在汽车销售和后市场服务两大环节展现出远比户外广告和赞助更具体、更清晰、更“真实”的商业意图。
首先来看汽车销售环节,“新能源生活广场”首店落户领跑新一线城市成都,可以说精准切入了新能源汽车渠道生态的空白点。
此前,新能源汽车销售体系重构,高线与低线城市整体演进趋势不同。前者以各大汽车新势力打造的单品牌体验店为主,后者则以车机新能源等为代表,向多品牌集合店迈进。相较之下,宁德时代入局高线城市+多品牌集合店组合,已形成差异化定位。
当然,按照罗建精心挑选的说法,CATL的新平台是“方便消费者一站式看全品牌新能源汽车,卖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厂商的事”,这显然体现出CATL无意与现有玩家竞争。但事实上,如果新能源生活广场模式能够成功验证,那么即便不触及最终的交易环节,看车选车服务也足以为汽车流通行业带来增量价值,形成CATL的错位竞争优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品牌店分散、车型选择难确实成为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瓶颈和痛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模式和规范的重构、开发周期的大幅缩短、各大主机厂竞相扩充子品牌矩阵,新车型的上市速度空前高涨。即便是专业汽车媒体也早已被平均2-3天的产品发布会搞得应接不暇,消费者几乎无法对比、体验、甚至试驾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全新、准全新产品。越来越多的新车型蚕食着已经进入稳定状态的存量消费市场,这也意味着,真实的客户或者说真实的“流量”对汽车销量越来越有价值。
在此情况下,大型多品牌体验中心无疑展现出突破供给侧和需求侧瓶颈的可能性。潜在客户可以非常便捷高效地看车、选车,各车厂的销售系统也能获得新的优质线索来源。在此次活动中,罗建也自信地提到,宁德时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合作伙伴走在行业前列,“帮助他们把生意做好,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在售后服务方面,公司在开业典礼上也对该业务进行了全面重新包装和升级,主要亮点包括:
宁德时代车主俱乐部线上聚合平台——宁德时代小程序全新上线,提供“宁充电”“宁看车”“宁家庭服务”“学习研究”四大功能板块;
后市场服务品牌宁家服务正式上线,品牌业务涵盖电池修复、电池保养、电池检测、电池延保、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再利用等新能源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
(宁家服务小程序会员年卡福利)
这两个计划其实早已布局。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宁德时代已正式宣布将推出行业首个神行车主俱乐部。“依托全球领先的售后服务体系,宁德时代600多家线下实体服务店,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271个地级市,将为神行车主提供道路救援、电池检测、维修保养等全方位服务。”
在宁加服务上线前,宁德时代在今年7月18日就曾面向代理商举办了后市场服务品牌发布会。值得注意的是,物流车事业部、储能事业部以及集团子公司上海运电、厦门新能安等均向服务商推介了各自的产品。海外服务部则介绍了海外服务市场的现状,号召国内服务商与宁德时代共同开拓海外市场,“踏上新征程”。
在笔者看来,宁德时代在后市场服务的布局,相比销售环节有着更大的商业潜力,并且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赛道,宁德时代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目前,随着新能源乘用车数量的激增,大量新老淘金者涌入售后服务领域。但在最核心的维修环节,由于新能源汽车机械零部件大幅精简,日常保养需求相较燃油车大幅减少,售后市场几乎没有所谓的三大核心部件原厂件和售后件在流通。电池厂和主机厂在售后网络占有绝对优势。因此,第三方独立服务商往往只能参与例行检查、保养等“无用”业务。
高筑壁垒背后,核心玩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格局仍在演变。不同厂商都在建设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往往存在服务内容和订单来源过于单一的共性问题。在增加网络覆盖提升体验的同时,平衡成本的挑战也越来越大。门店业务量参差不齐,部分区域还存在营收和盈利困难。因此,不同网络的融合或许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同时,具备三电系统关键总成维修能力、可承接不同整车品牌用户的采集平台有望逐渐涌现。
从装机量以及与主机厂合作广度来看,CATL无疑是一体化平台最“天然”的承载者之一。根据SNE数据,2022年全球共有181款搭载CATL电池的乘用车车型在售,当年全球销量近300万台。到2023年,这一数字达到400多万台。如果以8年的质保期以及动力电池可维护性的天然局限性来衡量,这意味着到2030年,每年需要更换、退役的CATL动力电池数量将达到300万只甚至更大,服务成本和收入将达到数千亿。
不仅在乘用车领域,在商用车市场,宁德时代已于今年4月与中国最大的新能源物流车服务商中通时代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城市配送车电动化、创新产品研发、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同时在海外业务拓展、区域电动化、车辆保险、创新金融、售后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协作。
面对这块颇具诱惑力且相当确定的蛋糕,宁德时代此次做出的努力,充分体现出了拿下它的决心。
总体而言,在销售和售后服务两大业态中,宁德时代的新动作终于将其C端策略从略显抽象的品牌宣传,转化为极具说服力的商业模式。不同的做法,体现了其对自身比较优势和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如果新模式能够落地,那么相比于对用户“心智”的模糊占领,车企与宁德时代的合作纽带显然会更加具体扎实。
值得一提的是,从CATL Inside到车主服务小程序,CATL在C端策略上的试错和调整已经展现出相当的效率。或许应该说,福建企业的务实精神,你永远可以相信。
完全可以预见,如果成都超大型体验店后续的试水不顺利,其C端策略必然会发生新的迭代和变化。在宁家服务品牌落地启动会上,物流车、储能、充电桩、海外运营等业务部门轮番向代理商介绍情况,已经让人想象到未来“大一统”服务平台的可能性。
在市场行情低迷、锂电池产品加速“商品化”的当下,笔者认为,宁德时代在不同业务领域、商业模式的探索,无论成功与否,无疑是值得尊重的,其所取得的成绩将为整个锂电池行业提供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