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如何引领高质量发展?2024 新质生产力大会在沪举行

admin

圆桌|应用与需求催生创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如何引领高质量发展?__圆桌|应用与需求催生创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如何引领高质量发展?

新质量生产力如何引领高质量发展?

8月15日,由澎湃新闻《新引擎周刊》主办的2024新生产力大会在上海举行,主题为“新改革 新动能:跨越周期”,吴士俊书记、峰飞航空科技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谢佳、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产品总监董金懿就医疗、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三个行业领域新质量生产力应用进行圆桌讨论。

不久前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因地制宜完善发展新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推动革命性技术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促进劳动者、劳动材料、劳动对象组合优化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生产力。

“今年凤飞在深圳、珠海进行的千吨级以上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全球首次跨城跨海飞行,就是新质量生产力的实践。”谢佳认为,新质量生产力就是在新领域用新技术、新生产资料、新生产要素,产生未来新的经济机会。目前,低空资源的开放,是一种非常新型的生产要素,并催生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低空经济。

“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系统,无论是硬件部件研发、软件算法开发,还是量产制造能力,现在的从业者都是顶尖的技术人才。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是体现智能的机器人,技术路径和早期的人形机器人完全不一样,这是最大的技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董金义说,挑战不仅催生出新的优质生产力,也激发了新一代人才和创新型企业迎接挑战的斗志。整个行业,从制造业到下游的健康医疗行业,以及所有有人形机器人潜在应用场景的行业,都愿意接受挑战,加入到生态圈中去干一番新事业。

“新质量生产力作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需要企业根据自身行业、业务状况进行长远规划,而不是盲目跟风。”吴士俊在圆桌讨论中表示。

应用场景与需求激发创新动能,众多企业加速技术研发突破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高质量发展新生产力形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峰飞航空一直致力于在低空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峰飞航空目前研制的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相较于传统飞机,已经实现了纯电动化、大载荷、远航程,技术日趋成熟。

除了新兴科技行业,传统行业在新生产力的驱动下也在加快创新步伐,吴士俊强调,爱尔眼科虽然属于传统医疗行业,但也在加速布局拥抱新技术,不断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爱尔眼科将在全球拥有总计881家品牌医院、眼科中心及诊所,覆盖中国、欧洲、东南亚等,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数量为750家。

“或许是得益于研发的长尾效应,爱尔眼科自2009年上市以来,15年来净利润一直保持稳步增长。”吴士军表示,医疗行业具有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爱尔眼科自2010年起就大力投入研发,先后成立了多家附属医院、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形成了从专科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联合其他机构开展科研,与国家队、工科院校联合培养后备师资,前瞻性地投入研发,储备优质人才。

三位高管一致认为,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应用和需求。

“原始创新的驱动力来自于场景需求,而这些需求是企业、政府、公众共同挖掘出来的。峰飞航空多次试飞创新应用场景,都是为了满足社会提升效率的需求。”谢嘉特别提到了低空经济能给社会层面带来的帮助:“如果在上海区域中心与市中心之间建立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等形式的空中交通工具,路程可以缩短到10分钟以内,整体的运营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一个提高生产工具效率、改变生产力的案例。”

在医疗行业,需求更多是面向社会的,“新兴产业很多,但大部分还是传统产业,如何创新,做得更好,改善人们的生活,是我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关键动力。”吴士俊说。

董金义表示,虽然人形机器人的商业模式还在进一步探索中,产品价值、市场接受度、经济效益等还有待验证,但生态圈的建立,主要源于对新品质生产力的渴望,以及挑战共同目标的决心。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用新技术、新产品给行业带来一些改变。

董金义介绍,人形机器人逐渐让人们意识到,抛弃重复、复杂的工作后,人人都可以成为雇主,未来你可以以一辆汽车的价格,甚至非常低廉的价格拥有一台机器人,人类将从劳动负担中解脱出来,享受更多的情感互动和人际关系,从复杂的工作转向创新的工作状态。

新质量生产力如何引领高质量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培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生产力,政府和企业的作用不可或缺。

“在行业监管与快速发展需求之间,需要政策的协调与平衡,以安全第一的原则助力行业稳步发展,从而实现商业化,为经济发展创造机会。”谢佳认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目前政府对飞机、人形机器人等高科技产业保持高度监管,这是非常正确的。

同时,企业需不断深化研发体系和人才集成创新。谢佳提到,上半年,凤飞航空在监管机构的支持下完成了很多创新场景应用,“从深圳飞珠海、完成浦东机场包机、飞越南京长江,凤飞航空一直在探索空中出行、交通枢纽接驳、空中旅游等场景。这些尝试都是在质量体系、设计体系等创新带来的强大安全保障下完成的。”

从低空经济角度,企业希望通过政府的支持与保障,能够像自动驾驶一样在部分城市开启试点,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推动未来空中交通场景的早日常态化,加速实现行业商业化价值,达到大幅提升社会流通效率的目标。

“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不同的场景落地,是因为有一个试错的过程,这个也是有成本的,能有一个稳定的心态去勇敢地去尝试、去犯错,这是政府给我们最大的支持。”董金义说。产业化的落地场景,要根据产业的需求,逐一分解,比如医疗行业注重安全交互,制造业有高精度、高节拍的要求。用产品孵化产业下游,用需求引领人形机器人新型质量生产力技术的发展,让新技术从实践中来,从场景应用中来。

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吴士俊也表示,新质量生产力发展绝非一朝一夕,需要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政府要为企业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环境,让创新型企业能更放心,做好长期的研发投入和前期准备,并逐步向基层铺开,让新质量生产力持续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

人仍然是发展新优质生产力的核心主体,因此人才的获得和留住也是每个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

对于内部人才激励问题,吴士军表示,爱尔眼科从2014年开始推行人才机制创新——合伙人计划,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奖金和考核体系、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等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合伙人计划推行十余年,机制创新对激发公司活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科技行业,所需人才已涵盖多个领域,技术融合将是未来的大方向。上海作为国际化城市,吸引人才优势明显,上述高管均提及上海政策的支持。

董金义还指出,上海有优质的人才基础,包括吸引人才的政策、引导高端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对人才培训的支持等,都在助力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

“上海市政府需要配合企业,在如何克服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住房问题上,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和措施,真正把人才留住。”谢佳进一步表示,像峰飞航空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将会和政府进行更多的互动,实现产业的部分商业化,并将业务拓展到全国各地乃至全球,从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