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层面整顿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9月2日介绍,“手头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种、翻新,也是增加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之一。为进一步放大警示教育效应,切实解决“手头上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现将有关地方反映的典型问题转发如下。
其中,甘肃省通报:定西市通渭县每月公布各乡镇、县级单位微信公众号传播指数榜单,排名积分、上网报告。从2022年10月起,通渭县每月以发布量、阅读量、浏览量、点赞量等指标加权计算各乡镇、县级单位微信公众号传播指数,上网报告排名。一些乡镇、部门因本地工作信息发布不足,需转发上级党委、政府的通知、信息等工作动态。县级有关部门在调研指导乡镇工作时,重点抽查乡镇、村干部微信公众号关注、阅读、点赞、转发情况,增加指数、提高排名,减轻了基层干部负担。
青海省反映:海东市互助县强制实行地点打卡上传日志,通过填报台账进行跟踪管理,加大了村干部工作量。该县要求村干部每天上午9点前必须在“青海省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信息管理系统APP”上打卡,每天必须上传工作日志。县委组织部通过微信工作群通知地点打卡上传日志情况,使村干部疲惫不堪,影响工作积极性。村干部反映,工作日志内容基本由村干部自己填写。这种填报台账的跟踪管理看似加强了与调度单位的联系,实则导致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应付差事。村干部对这种做法比较抵触。
澎湃新闻注意到,以《通渭县各乡镇、部门微信公众号传播指数月度榜单(2023年12月)》为例,传播指数排名前三的乡镇微信公众号每月发文量分别为130篇、194篇、140篇;县级单位排名前三的微信公众号每月发文量分别为108篇、102篇、203篇。
青海省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管理系统于2022年投入使用。《青海日报》当时报道称,为对驻村干部进行精准管理,该系统可实时抓取人员所在位置,准确反映驻村干部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的实际情况,对未达到规定驻村工作时间的,及时发出提醒、警示、监督等信息,有效防止驻村干部在选拔单位和服务村之间“来回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