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区教育局、区媒体融合中心将进行专题报告,探寻徐汇区荣获2023年度教师称号的部分资深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这些教师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和品格的塑造者。他们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需求,努力营造充满爱、尊重与挑战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走近这些优秀教师,感受他们的教育情怀,领略他们的教学艺术,为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听黄岩说: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实现成长
上海徐汇教育学院
在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我逐渐意识到成长的关键在于“学研”。从攻读教育硕士到在市双名工程基地学习,再到在区优秀教师研修班学习,这些宝贵的经历帮助我夯实了学科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理论。
但更多的学习是在日常教学研究中完成的。在从事数学教师十余年的时间里,我主要研究的是“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喜欢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演变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比较、优化方法的过程中,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手段,积极建构数学知识。
以“图形面积”的教学为例,我会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不同形状的图形,然后让他们分组讨论如何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学生会积极思考,提出各种猜想,有的说可以用尺子量,有的说可以用裁剪、拼凑的方法。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合作交流,掌握了多种解题方法,最终能够独立建构数学知识,深刻理解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让我获得了全国小数学学会论文评选一等奖和市青少年教育大赛一等奖,证明了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担任教学研究者后,我潜心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重‘质疑’、重‘方法’”的教学主张。我主张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体验作出猜想、独立思考、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推理论证的过程,使“直观实践”与“抽象思维”“有效学习”有机融合,既有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又能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我的教学研究不局限于课堂,也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研模式,通过搭建区域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跨校教师资源共享、智慧众筹。为实现数字化评估,我还牵头研发了“网络化教学与学习监测系统”,开展“学习数据分析支持的精准教研”研究,通过结合经验与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学校、不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难,进行针对性指导,实施精准教研。引导教师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开展教研,使教研走向“经验与证据”相结合。
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更是自我不断创新和成长的过程。在每一次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我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和研究。虽然这一路充满挑战,但每一次的坚持和努力,都让我在教学的道路上愈发坚定。
记者:姚利民
视频:马子豪、石跃伟、朱文哲、刘前鹏、袁欣(实习)
区教育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