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先比价,我报最低价。”今年夏天,贵州一家旅行社的老板张飞就遇到过一个客户,把几家旅行社的销售人员拉到一起比价。和同行交流后,他发现,遇到这种事情的不止他一个。
一位导游也抱怨,他们旅行社今年接了一个4万多元的旅行团,却“只赚了700元”。
“今年旅游业太惨了,竞争太激烈了,大家都来比价。”一位旅游业从业者抱怨道。
与旅行社竞争愈演愈烈的局面不同,OTA平台的财报表现要好得多。
今年第二季度,携程净营收128亿元,同比增长14%,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约38.33亿元,同比增长507.45%。梁建章将此归因于“旅游需求,特别是跨境旅游需求的强劲增长”。
同程旅游二季度实现营收42.5亿元,同比增长48.1%,创下单季度营收新高;美团到店酒店及旅行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0%;途牛二季度净利润达4300万元,而去年同期仅为22万元。
酒店与OTA平台正进入竞争与合作的时代,关系更加微妙。
9月初,华住集团创始人兼CEO齐冀在一篇内部短文中指出,酒店与OTA存在利益冲突:很多门店过于依赖集团原有的会员和中心渠道,逐渐丧失了销售和拓展客源的能力。
于是,迫于业绩压力,门店经理为了提高入住率,向OTA做出各种让步,“给出低于会员价的价格”,导致门店订单很大一部分来自OTA。
从长远来看,酒店的利润必然被摊薄,更严重的是,这相当于放弃了定价权,这对酒店来说显然是一个危险信号。其实,酒店与OTA之争并不是新鲜事。
2015年,华住终止与携程等多家OTA平台的合作,原因是OTA违反了华住官网最优价格原则,导致价格倒挂。“直到‘中间价理清’,合作才中断。”最终,这场纠纷以OTA重新调整价格而告终。
那么,双方矛盾为何在今年再度爆发?从国内酒店上市公司发布的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来看,高端酒店、连锁酒店的日子虽然不好过,但危机已逐渐显现。
今年上半年,亚朵、华住、锦江、首旅的综合ADR(日均房价)均同比下降。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酒店自然也更加看重OTA平台从自己口袋里捞到的收入——今年第二季度,携程住宿预订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14%。
与电商行业类似,旅游业也正在悄然打起价格战。
据石翔报道,美团后台有价格跟踪系统,一旦系统发现其平台价格高于携程等OTA平台价格,就会自动将价格修改为全网最低价。
字母榜发现,携程智行APP里的酒店分类会在页面上直接比价,“同程xxx元,莫娜尔xxx元,艺龙xxx元”。
内部竞争加剧的旅游业正在进入数量增加但不价格上涨的周期。
一
“今年暑假,客均价和入住率都一言难尽。”广东一位别墅酒店老板说,“以前客均价2000元,大家争着去抢,现在800元,还要在微信上聊几天。”
从出行数据来看,人们并没有停止出行,相反大众旅游需求在增长:2024年1至8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近30亿人次,同比增长14.5%,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7.25亿人次,同比增长14.3%,国内游客旅游总支出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0%。
但大家的旅行预算都在紧缩。根据华住中国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其综合ADR(每日平均房价)为296元,同比下降2.9%;OCC(入住率)为82.6%,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RevPAR(每间可用房平均收入)为244元,同比下降2%。
换言之,酒店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收入却减少了。“暑假期间,很多酒店都不涨价。”上述旅游从业者说。
当然,平均每日客房价格同比下降与去年需求旺盛、基数较高有关,当今年供给关系逐渐恢复时,酒店价格下降也是必然的。
旅行社销售最先感受到公共预算收紧,酒店则是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群体,而这种影响最终会传导至与酒店深度绑定的OTA。
交银国际分析师孙梦琪认为,五一后数据显示内地酒店价格跌幅高于此前预期,预计二季度酒店价格将下跌10%左右,三季度或将延续这一趋势,四季度将出现边际改善。“因此,我们维持携程内地业务全年个位数增长的预期。”
事实上,虽然携程今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0%,但其营收增幅并不太高,仅为14%,低于今年一季度近30%的同比增长。
不仅是酒店,机票价格也在下跌。今年一季度财报发布后,携程集团CFO王小帆表示,近几个月来,他观察到国内酒店的ADR有所下降。此外,酒店和航空公司供给增加也给短期价格带来压力,特别是与去年的高基数相比,他分析道。
今年第二季度,携程交通票务收入为4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8.14亿元增长1%,携程解释称,这是由于机票价格波动所致。
刚泰投研此前援引OTA分析师的话称,预计2024年OTA领域年化增速为9-10%。客运市场高度分散,且携程、同程服务加价率不高,市场空间有限。
显然,报复性旅游消费之后,OTA平台面临增长压力。
二
上述分析师也提到,OTA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携程、美团、同程、飞猪各自都有稳定的流量来源。
从流量规模来看,OTA的内部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今年6月,同程旅行、飞猪、马蜂窝、美团民宿总用户数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马蜂窝流量同比下降40.2%,飞猪旅行流量同比下降15%。
OTA平台也面临自身的增长问题。
马蜂窝流量的下滑和其产品形态有关。互联网行业早已进入超级APP时代,小而美的垂直产品时代已经结束。小红书、抖音早已进入马蜂窝所在的旅游内容赛道。昔日的小众产品最终被逐渐淡忘。
至于飞猪旅行,在阿里巴巴合并分部调整的背景下,其增幅低于同行。阿里巴巴新一季财报对飞猪的提及并不多,将其与盒马、高鑫零售等业务一起纳入“其他业务”中。2024年第二季度,其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
事实上,今年初,飞猪就开启了一轮价格战。3月份,飞猪发布一篇《接受比价,高价购买可退!京都威斯汀“攻城价”来袭!》的文章,拉开了比价战的序幕。不过,此后,飞猪在价格战中再无动作。
事实上,OTA内部的竞争仍然主要集中在携程、美团两大巨头,以及后来者抖音的竞争。
2023年,抖音进军酒店及旅行行业,冲击原有的OTA市场。当年7月,抖音生活服务做出一系列组织调整,其中一项是将酒店及旅行业务升格为抖音生活服务的一级部门,与到店业务平行,由向文天负责,直接向时任抖音生活服务总裁朱世宇汇报。
国信证券报告显示,今年抖音酒店及旅游业务仍处于渗透和品类拓展阶段,其GTV增长迅速。巨量算力报告显示,2023年抖音生活服务GMV同比增长256%。分业务看,酒店及旅游GTV增速最高,达435%。
不过,抖音在旅游市场的份额仍然不高。
关于OTA平台的市场份额,最新的数据来自于博银国际的报告,2019年携程市场份额为67%,2022年下滑至54%,美团则由9%上升至17%。从市场份额来看,抖音份额依然不高,2022年占比2%,预计2024年携程占比57%,美团占比15%,同程占比13%,飞猪占比6%,抖音占比3%。
三
除了市场份额,抖音对于在线旅游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将压缩现有玩家的利润空间,尤其是拥有充裕流量和资金的新进入者。
国信证券指出,自2023Q2开始,美团主动出击补贴业务,到店酒店及旅行业务营业利润率由2023Q1的48%下降至2023Q4的29%。“来自抖音的竞争成为影响美团股价的重要因素。”
但好消息是,抖音等新渠道对OTA的冲击正在减小。
今年3月底,有消息称字节跳动计划在2022年取消酒店及旅游业务部门,回归生活服务模式;明确表示不会采用OTA(在线旅行社)模式,而是将内容流量领域商业化,出售流量和商家服务。
不过,抖音生活服务负责人随后回应称,这是假消息。
字节跳动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抖音酒店及旅游支付订单量同比增长50%,其中景区、酒店住宿、旅行社订单量最高,但增速相对较慢,渗透率较高,航空、城市旅游订单量虽小,但增长迅速。
这也是抖音在年中调整酒店住宿品类佣金的原因。2022年抖音本地生活业务佣金集体大幅提升,其中住宿软件服务费率由之前的0.6%提升至4.5%,次年又由4.5%上涨至6%。今年7月,住宿板块软件服务费涨至8%,逼近携程、美团、飞猪等平台至少10%的佣金。
显然,抖音已经减少了对住宿品类的补贴和进攻力度,从抢占市场份额转向提升营业利润。
抖音进入酒店及旅行行业也面临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核销率。相比餐饮,消费成本更高的酒店、旅行核销率要低得多,而且直播业态本身核销率相较于交易平台也很低。
一位在抖音上销售酒店旅游团购套餐的商家告诉字母榜,餐饮团购的抵扣率一般在70%左右,而酒店、旅游直播的抵扣率一般只能达到20%。
国信证券也指出,今年抖音GTV增长相对较弱,并非只是组织调整带来的短暂阵痛,更多的是基于发展阶段的正确策略。“随着商家逐渐渗透市场,抖音拥抱自身产品优势,探索新的差异化业务,而不是通过价格战赢得竞争。”
抖音对OTA平台的竞争影响有所减弱,但内容平台等新渠道仍然在与传统OTA竞争。
在抖音上调住宿佣金的同时,快手在今年7、8月推出了针对直营住宿、酒店商家的专项扶持计划,即对7、8月入驻平台的新酒店、旅行、住宿、酒店商家实行首月免佣金,扣除0.6%支付渠道费后100%返还佣金。
相对稳定的OTA市场不断上演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