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孝义市严禁学生参加 cos 组织活动,引发权责边界争议

admin

这次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的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育指导的责任,更是权力与责任边界的问题。

近日,网上流传的截图显示,山西省孝义市教育科技局一名名叫“郭建红”的疑似工作人员在“市直学校”群里发帖称:“严格要求学生禁止参加一个叫cosplay的活动!这是一个严重伤害青少年的组织活动!”群里不同学校的人都回答“是”。截图泄露后,立即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争议。

下列属于通过采取激励方式_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_

↑网上上传的截图信息

据报道,孝义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教育科技局领导信息中,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党组书记、局长同名“郭”主持教育工委、教育科技局全面工作。记者咨询当地教育和科学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情况确实如此。他担心学生会被带到不文明的地方。目前,孝义所有学校均不允许进行Cosplay活动。不过,该局另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媒体,前段时间他们了解到了Cosplay文化。 “毕竟这是一种文化。我们必须尊重它,并尽可能地理解和宽容。”

从媒体采访的各方回应来看,该局内部对于Cosplay的认识似乎并不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舆论对此的复杂态度。但不得不说的是,无论对于Cosplay的看法如何,当地教科局的手伸得太过分了。对于学生参加校外Cosplay活动,教育部门和学校最多只能提供教育和指导,而无权代表学生做决定,更谈不上禁止。

所谓Cosplay,一般是指通过服装、道具、化妆、造型等,借助摄影、舞台等手段,真实地还原动画、漫画、游戏作品中出现的某一角色或某一情节的活动。事实上,只要相关Cosplay活动经批准、合法,教育部门就不能轻易贴上“毒害青少年”的标签,而必须尊重多元文化和学生的自主选择。

一般来说,允许未成年学生参加的Cosplay活动不得含有色情、血腥、暴力或者其他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内容。因此,对于青少年参加Cosplay活动,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教育学生识别有害内容;家长或监护人可以加强监督和指导。一旦发现儿童参与Cosplay活动含有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内容的,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要求组织者进行整改。这或许是对Cosplay活动的理性态度,也能倒逼相关活动的发展变得更加规范。

有人认为,反对孩子参加Cosplay是因为“代沟”。这可能不是主要原因。更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对于任何小众文化,无论赞扬还是批评,尊重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如果经常跨越权利和责任的界限,一刀切地禁止和限制,就不是教育的初衷。也就是说,教育部门和家长有责任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但不能越界。尤其是一些以“为学生好”为名,限制或禁止学生参加某些活动的“过度保护”,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还可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合法权益。给学校和老师增加不必要的负担。纪律负担。

无疑,一些Cosplay活动中也含有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内容。但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应该交给具体的监管部门,加强对活动组织的监管,或者用案例来宣传和引导学生,而不是简单地“禁止”。

归根到底,学生是“社会人”。学校和家庭无法“抓住”学生。相反,他们必须教育和引导学生适应多元化的社会。这次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的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育指导的责任,更是权力与责任边界的问题。对于舆论反复关注的问题,组织Cosplay活动的社会机构需要履行应有的社会保护责任,消除有害内容,让这种文化能够被更多人理解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