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点进车间,10点会见客户,11点开始直播……74岁的浙江老字号第五代传承人徐立桥” “泰丰斋”,利用互联网将糕点从乌镇销往全国各地,一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
追逐网络之光,在古镇开启“潮流”生活,这在二十多年前是许立桥不敢想的。
更不用说乌镇了,当时省会杭州的互联网还远远没有普及,百户中只有两户能上网。当时,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的浙江,迫切需要寻找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
2003年1月16日,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时任省委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作政府工作报告,全面阐述“数字浙江”理念。他指出,数字浙江是我省全面推进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工程。
紧接着,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扩大)如火如荼召开,推动“数字浙江”建设写入“八八战略”。随后,在习近平同志的指导下,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启动了《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
根据纲要,总投资625亿元的“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同步启动实施。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在杭州启动了全国第九大互联网节点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进步带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到2014年,浙江信息化发展指数已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全省信息技术产业收入突破1.5万亿元。正是今年,在总书记的关心支持下,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在首届峰会开幕式上,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互联网真正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我中间。
2015年,召开第二届互联网大会。总书记亲临活动现场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
十年来,总书记每年都通过发表主旨演讲、视频讲话、亲自贺信等方式关心指导乌镇峰会。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贯穿乌镇峰会全过程。转眼间,乌镇峰会就接待了数万名国内外嘉宾,举办了百余场活动,成为全球互联网前沿技术的首秀场。
从思想碰撞,到展览展示,再到竞赛和产业合作,沿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线,来自全球互联网的前沿技术、人才、项目云集。嘉兴市区划大幅调整,向桐乡市靠拢。地段最好的土地划给乌镇,将城镇面积扩大了三分之二,以吸收互联网大会的溢出效应。
去年,“直达乌镇”产业园开业。就在公园对面,“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拔地而起。不远处,乌镇实验室引进了一批顶尖的互联网人才。
不仅如此,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来,乌镇数字经济企业数量从12家增加到1200多家,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值从15%增长到4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二十多年来,浙江持续推进“数字浙江”建设,数字经济腾飞。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5%,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数字化治理高效协同,“浙江”“都”每分钟处理92项高频服务事项;数字生活触手可及,90%以上高频次检查及检查项目得到各级医院互认,累计节省医疗费用12亿元。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如江南烟雨,渗透到浙江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这又是一次年度峰会。本届峰会的主题是“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瞄准人工智能新趋势,再次向全球互联网精英发出邀请。
终审判决:石晨艳、孟文林、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