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获悉,11月26日,国内钢铁龙头上市公司宝钢股份(600019.SH)为大型百万吨乙烯项目研发的急冷换热管顺利通过审核中石化国产化项目专家组评审意见并顺利下发。给用户。
这标志着乙烯急冷器换热管国产化又一重要进展,将对未来石化行业急冷器产业链的完全国产化起到引领作用。
此前,这一领域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进口管材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交货期长,已成为制约石化行业发展的“难题”。
乙烯作为极其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乙烯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并不断取得突破,大型乙烯项目相继建成。
宝钢提到,在乙烯设备中,急冷换热器作为乙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核心设备,使用条件非常严格,负责快速冷却高温裂解气。压力大、温度高、温度范围宽、降温快,对换热管的综合机械性能、表面质量等指标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宝钢股份启动了乙烯急冷器换热管的国产化工作。据介绍,为保证淬火冷却器换热管安全服役,宝钢股份不断优化材料成分设计,改进热处理工艺,成功攻克了低硬度、高温问题。热强度高、低温韧性高、耐长期高温回火劣化。一系列的技术问题。
今年5月,宝钢发布长期高温劣化评价报告,标志着宝钢超优质淬火换热管国产化研发取得突破。
据宝钢介绍,乙烯骤冷器换热管除了产品本身的性能要求外,对产品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也有极高的要求。为此,宝钢股份钢管棒材事业部与中央研究院牵头成立专项推进小组,覆盖无缝管部门研发、销售、制造、和生产。团队先后攻克了高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等难关,完成了多规格产品的生产任务,成功实现了超长管材的批量工业化生产。
宝钢研发的乙烯骤冷器换热管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项目设计目标。表面质量比进口产品提高1-2个等级,交货期缩短3个月。
宝钢股份表示,首套百万吨乙烯装置急冷器换热管全部国产化,促进了石化装备制造领域的自主化,提高了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了韧性和安全性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石化工业质量提升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下一步,宝钢股份将在乙烯急冷器换热管成功国产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性能水平,推动乙烯装置急冷器换热管标准的制定,推动石化行业材料升级迭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