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昨日(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新版目录共新增药品91个,总计目录药品数量将增至3159种。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医保谈判小组等待谈判开始
89个目录外药品谈判成功
创新药谈判成功率超过90%
据国家医保局介绍,本次调整共新增91个新药,其中抗癌药26个、罕见病药13个、中成药11个。同时,召回43种已临床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
国家医保局药品管理司司长黄新宇表示,今年洽谈/招标环节,共有117个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89个药品洽谈/招标成功,中标率76%,平均价格下降 63%。总体来说和2023年基本持平。其中,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药品保障水平显着提升。加上协议降价、医保报销等因素,预计2025年为患者减轻负担500亿元以上。
△国家医保谈判小组打开最低价格区间,确定最低谈判价格。
今年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第七年调整目录。新药进入目录的速度不断加快。目前共有149个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今年91个新药中,有90个是五年内新上市的。
黄新宇介绍,今年纳入的91个目录外药品中,有38个是“全球新”创新药。创新药谈判成功率超过90%,比整体成功率高出16个百分点以上。今年纳入目录外的91个药品中,国内企业生产的药品占比超过70%。今年前10个月,医保基金支付协议期内协议药品数量超过920亿元,是2019年同期的21倍。
△谈判成功后,国家医保谈判小组与企业代表签署确认文件。
国家医保局强调,今年的谈判协议明确了企业在网络连接、设备、信息报送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提高药品可及性。 “我们要求各企业在目录实施前实施药品追溯码,实现药品全程可追溯,为加强监管、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和医保资金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医保局医保中心副主任王国栋表示,在本次目录调整中,部分议定药品被调入出去。为了保证用药的连续性,给予他们6个月的过渡期。 2025年6月底前,医保基金可按原缴费标准缴纳。付款将继续。过渡期间,各协调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衔接,指导定点医疗机构及时更换。
今年医保谈判强调“临床效益”
新药包括多种高价值创新药和罕见病新药。
作为创新药最快甚至是唯一进入医保药品目录的机会,能否在医保谈判桌上取得成功是药品打开市场的关键。如果谈判成功,该药物将很快进入市场。
曾五次担任医保谈判代表的宫博表示,现场谈判陷入僵局的背后,焦点是价格,但不仅仅是价格。 “我们试图在价格平衡和创新支持方面找到最大的共同点。谈判难度增加了,但结果却越来越理想。”
△谈判时,各企业代表经常需要离场请示、洽谈价格。
企业谈判代表吴庆义提到,今年谈判之前,医保部门与企业进行了沟通,在药品综合审评中“特别强调临床效益”。在她看来,这就是将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
今年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91个药品中,包括多种高价值创新药和罕见病新药。国家医保局谈判组组长、浙江省医保局医疗服务管理处处长李旭日表示,医保目录年度调整机制极大促进了部分创新药的使用。 “今年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刚刚获批上市的药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有机会进入谈判。”
26种新型抗癌药物纳入医保
“天价药”降为“平价药”
今年协商纳入医保目录的注射用维泊珠单抗是癌症治疗领域最受欢迎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周女士的母亲今年夏天被诊断出患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医生给老妇开了这种药,六个周期就花了几十万元。这款网红ADC药物今年洽谈成功。
“将注射用维泊珠单抗纳入医保,可以降低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费用,也给因经济原因不敢选择这种治疗方案的患者带来希望。”周女士说。
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启动医保谈判以来,积极谈判临床必需、安全有效的新好药,及时纳入医保目录。每年参加谈判的品种由2018年的18个扩大到近两年的100多个,新机制、新靶点的药物更快纳入目录。
以肿瘤药物为例,今年共有26种肿瘤新药纳入谈判。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累计新增医保目录新药835个,其中抗癌药126个,位居各治疗领域之首。
医保基金是参保群众的“救命钱”,“保基本”的原则始终是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的首要考虑因素。黑龙江省医疗保障局药品定价与招标采购处处长岳海伟今年首次担任医保谈判小组组长。在他看来,凸显医保购买价值,就是让花的每一分钱都更值钱。
记者/杜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