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岁末,是万物冬眠、休养生息的季节。几千年前的冬天是什么样的?温暖的炉火、醇香的热饮、热闹的聚会……答案就隐藏在敦煌壁画和文献中。
敦煌冬季保暖小贴士
冬季,北方地区开始集体取暖,古代敦煌人靠炉子取暖。在古代,立炉取暖是一件大事,每年的十月初一才能把木炭放进炉里。敦煌文献《壬午年九婆历》中提到:“10月1日,戒火,做米面一斗”。所谓“禁火”,一方面是避免谈论生火、放火,另一方面是注重保暖。时刻注意消防安全。
敦煌文献S.6452《仁武年酒》
如果火不够温暖,古人还有另一个选择——泡温泉。古人在一千多年前就建造了温室浴场,并配备了完善的引水、排水系统。三五个亲朋好友聚集在一个小院里,伴着飘落的雪花,泡在温热的汤里驱散寒冷。
莫高窟第302窟-汤浴-北周
离开温暖的室内需要“全副武装”。莫高窟第46窟的一尊雕像中,有一男子低眉,头戴兜帽,帽檐紧贴额头。形状看起来与今天的皮革飞行员帽非常相似。冬天抵御风寒的衣服需要厚重,才能给人安全感。敦煌壁画中的蒙古族供养者喜欢穿窄袖长袍。这些长袍行动方便,保暖性强。它们可以足够长以到达脚踝,也可以足够短以保护膝盖。如果仍然感到刺骨的寒风,可以用动物毛皮制作毛皮来隔热冷空气。
莫高窟第46窟-弟子(罩)-盛唐
榆林窟第3窟 - 捐赠者 - 袁
冬天敦煌的味道:热牛奶
敦煌自古畜牧业发达,餐桌上自然少不了乳制品。敦煌文献和壁画记载了许多与乳制品有关的场景,比如将鲜牛奶煮至沸腾,奶香让人闻到冬天的温暖。想想今天的甘肃美食——奶蛋酒酿。将煮沸的牛奶打入蛋液中,然后撒上葡萄干、枸杞等配料。甜甜的香气扑鼻而来。这种令人难忘的味道也许是古老传统的延续。 。
莫高窟第146窟-挤奶图-五朝
莫高窟第61窟-煮牛奶图-五朝
腊月的传统习俗:狩猎、祭祀
冬季不仅是抵御寒冷的季节,也是狩猎和祭祀的季节。早在先秦时期,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往往是狩猎的高峰期。人们用猎获的野兽作为祭品祭祀祖先,祈求子孙平安。东汉应劭在《风俗记》中提到:“蜡人是狩猎者,他们在田间猎取动物,以祭祀祖先。” “十二月”这个名字与蜡祭的传统密不可分。
莫高窟第249窟-山猎-西魏
年末的仪式感:年末一起喝酒
年末聚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有辞旧迎新的意思。古人在年底要举行一次集体聚会,称为“建福”。敦煌文献《社寺传子》中记载:“年年正午,每年福日,每人烤一饼,净一豆粟,幸诸君子皆请”。这个月22号我会到安家去取酒店的东西。”人们欢聚一堂,共享烤饼和小米,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莫高窟第十二窟-帐篷酒肆-晚唐
莫高窟第156窟-音乐与舞蹈-晚唐
(总台记者 莫亚轩 张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