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30周年:中国式现代化与中新合作典范

admin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苏艳 光明日报记者 季尊玉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将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首个重要合作项目。三十年前,为了拓展发展空间,擅长“双面绣”的苏州人开始在水上“绣”出一幅智慧、生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的美丽画卷。镇东距苏州市十多公里。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已“三十年屹立”,从“池塘洼地”转变为“创新城”。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单位GDP能耗、碳排放量荣获“八连冠”。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日,光明日报记者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围绕产业创新、项目建设、开放互鉴等方面进行采访。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学院__苏州工业园工业技术学校

_苏州工业园区工业学院_苏州工业园工业技术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一家医疗公司的员工正在缝制人造心脏瓣膜。资料图片

① 1纳米,成就千亿新兴产业

2000年前后,苏州工业园区外贸进出口达到高潮。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如何构建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增强区域产业创新活力,苏州工业园区决定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一批新兴产业。

这与当时中科院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和经济发达地区共建研究院的理念不谋而合。 2006年,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率先布局纳米技术应用产业,推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以下简称“苏州纳米所”)落户苏州。

走进苏州纳米技术研究院纳米真空互连实验站,你会看到203米的银色超高真空管道纵横交错。眼前的场景就像科幻电影一样。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是集材料生长、器件加工、测试分析于一体的材料领域重大综合科研装置,可以实现接近月球环境的真空状态。”苏州纳米所党委书记邓强表示,目前,实验二站一期工程已通过验收并向社会开放,全力支持区域重大科技创新。

2009年以来,苏州纳米所纳米加工平台等四大公共实验平台投入使用并全面向公众开放,每年服务900多家企业。

_苏州工业园工业技术学校_苏州工业园区工业学院

“以高端检测仪器为例,一台设备就要上千万元,如果自己投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园区首批科技领军人才、苏州纳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必旺表示,得益于苏州纳米一期搭建的开放平台,公司的技术人员只需培训上机实验,大大加快了二氧化硅微球的产业化研发进程。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学院_苏州工业园工业技术学校_

纳真空互联实验站。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供图

“1纳米”,仅是人类头发丝的五万分之一,却创造了千亿的新兴产业。到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产值将突破1550亿元,聚集纳米企业近1300家,苏州纳米城将成为全球5大纳米产业集群之一。

“如果一个地区不思考未来,就无法赢得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宏说。十多年前,园区立足自身基础条件,研判国际发展趋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到2023年,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纳米新材料两个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推动转型升级,苏州自2022年起在江苏省内率先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累计组建市级创新联合体21个,约占全省创新联合体的50%。占苏州市总量的30%。

_苏州工业园区工业学院_苏州工业园工业技术学校

在沛嘉医学检测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对聚合物阀门进行耐久性强度和疲劳测试。 “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国产高分子介入瓣叶材料‘卡颈’的技术问题。”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副总裁、苏州介入医疗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胡平表示,目前介入医疗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单位有15家。他们共同解决行业“卡住”技术的关键问题。已获批新产品1个,新材料2个,申请专利24项。

全国首创科技成果转化保险“苏研保险”和园区科技创新企业“园区易融”平台……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目前已有近4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苏州工业园区多个科技创新产业园聚集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知名大学。

苏州工业园工业技术学校__苏州工业园区工业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湖东CBD的美丽景色。苏州工业园区新闻中心供图

② 500天,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得知公司急需加快生产后,我们多个部门提前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公司完工工作,公司设备同步带入现场进行调试和试生产。”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事务审批处副处长肖鹏说。今年,总投资超10亿美元的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在签订土地合同两天后就开工建设。该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完成,总共用时500天实现“竣工”。将立即投入生产。”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学院__苏州工业园工业技术学校

“园区速度”背后,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梳理了“拿地前、拿地中、拿地后”不同阶段的办理程序,采取“容空预审、并联审批、通报审批”的方式。承诺、交接发证”等多项改革成果支撑。苏州工业园区党组成员、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卢轩宇介绍,作为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区,园区推出“一件事”网上服务区今年以来,网上话题和运行次数共计93个。减少80%,材料精简54%,时间和环节精简70%以上,年处理量近8万件。

苏州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王涛表示,当地政府积极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行政方式、园区开发建设等方面进行转变。确立了以“亲商服务”为核心的新理念。

中新集团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主体和中新合作的载体,正在走市场化合作、共建之路。中新集团党委书记赵志松告诉记者,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有园区合作开发项目11个,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新疆、宁夏、贵州等地。 2012年,中新集团与滁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中新滁州高新区,成为第一个走出江苏省、实施市场化合作的开发园区。作为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中新苏楚高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350余个,其中80%来自长江流域三角洲地区。

近年来,新加坡成为苏州企业“走出去”的首选之一。不少企业把“走出去”的第一站定为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商务合作中心(新加坡)。该中心将于2021年10月投入使用。“苏州企业可以在中心提前了解和准备‘走出去’的各项事宜,中心还提供共享办公区域。”中亿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际业务管理部对外经济合作经理蔡晨说。截至2024年6月底,已有130多家企业入驻中心。

如今,“双向抢夺”的局面已经形成。除了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商务合作中心(新加坡)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大厦37层的“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一方面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综合服务。一方面协助企业在新加坡投资,另一方面协助企业在中国投资。新加坡企业扩大业务。两个双向商务中心共同助力推进“中新国际走廊”建设。

③百余项成果和经验,全国推广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学院__苏州工业园工业技术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人员收到装有氯化钠注射液的国际包裹后松了一口气。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经理朱彤告诉记者,2019年开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解决医疗器械未注册问题以及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未注册研发。药品、试剂、化工原料进口困难。

苏州片区聚焦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突破了“研发-生产-流通-使用-保障”全链条的制度障碍,形成了多项系统集成体系创新成果。

苏州工业园区在建设高新技术园区的同时,正在加快推进现代化新城区建设。例如,平均每0.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一个邻里中心,改善基本民生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依托城市湖金鸡湖修建公园,让人们享受悠闲自在的时光和多彩的生活。

苏州工业园区的试点经验已提炼成100多项成果,向全国开发区推广。

2006年,苏州与宿迁签约共同建设苏苏工业园。这是苏北苏南共建园区、实现共同繁荣的成功案例。如今,苏苏工业园区已形成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商务部近日印发的《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通过五年努力,苏州工业园区将基本建成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全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树立示范。带领。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沉密表示,开放创新、互利互鉴,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当“探路者”, “先锋”,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阔步前进。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04日第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