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大国工匠与各级工匠人才

admin

【前线旁白】

编者注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和建设的意见》印发,对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发展作出战略全局决策部署。产业工人队伍。提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国家级工匠2000人左右、省级工匠1万人左右、市级工匠5万人左右。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推进国家工匠精神建设一流的工业技术工人队伍。

目前,各地正在采取哪些措施培养和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一线员工对于创新创造有何感受?为了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还需要克服哪些障碍?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各方面的声音。

培育工匠精神

旁白:顾秋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院水下工程研发部员工、“蛟龙”轮总装钳工

近年来,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从“嫦娥”登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建网到“蛟龙”深潜,一个大国的每一项重要武器和超级工程的背后,都是一代又一代伟人的坚持和传承。工匠。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工匠精神的种子在新时代学生中生根发芽,让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活力。为引导广大职教学子自觉成为工匠精神的继承者、践行者、传承者,我受邀加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密制造学院“新火讲堂”先锋讲师团学院向学生讲述“蛟龙”零部件高难度装配技术案例。

记得在一次讲座活动中,有同学问我“丝”是什么?为什么大家都叫我“顾良思”?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现场演示了钳工培训的基本技能,让学员们亲身体验了什么是相当于十分之一头发的“股”。然后,我告诉同学们,“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有几十万个零部件,其密封精度要求达到“丝”级。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依靠自己的判断,用眼睛看,用手摸,就连纯手工打磨修复的“蛟龙”号潜水器密封面的平整度也能控制在“两线”以内,所以同事们亲切地称呼我为“顾良思”。正是秉承“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艰苦奋斗、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秉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我才能一步步成长起来。从一个技师学徒到“免检技师”,再到大家口中的“顾良思”。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从与老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始终与当地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教师将校企合作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学生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训工作坊中磨练技能。这让我深深感受到现代职业教育的务实性和魅力。年轻的学生经常在听课后主动与我分享他们在日常训练和技能比赛中的经验。我鼓励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苦练基本功,脚踏实地练好本领。成长和成功之路。

最令我欣慰的是,我经常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听到老师们的肯定和表扬。火力源源不断,匠心传承,新时代的年轻人主动接过了时代的接力棒,我将不断探索,努力当学生的引路人,帮助更多的学生加速成长。他们的青春走在智能制造的轨道上。

从农民工到新型产业工人

讲述人:贾志光,楚天科技有限公司焊接工程师

我曾经是一名农民工。 20多年前,我在北京的一家工厂工作学习。午休时间,我去废品堆找废品练习试焊。师傅看见了,说:“小伙子,你不错,试试焊接一个结构件吧。”于是,我就担任了焊接岗位。 2013年,我加入楚天科技,向技术大师学习,我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焊接,每条焊缝和每种焊接方法都有不同的工艺过程。以制药设备的液体分配管道为例。它输送药品,对管道内部的光滑度要求非常高。不锈钢管道采用焊接连接。每个接头焊接成型后,要求每个焊缝都是“光亮”的。焊接作业时,需要向不锈钢管内充入氩气,排出管内的空气,保证焊缝成型。管道内的空气流量必须根据不同的位置进行调整,如果管道内的空气没有排出,管道内的焊缝就会发黑,只能将其切断或报废。数量,这不仅保证了它的良好记录下来,同时也提高了焊工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虽然现在自动焊接已经普及,但在某些部位和方面仍然需要手工焊接。例如,设备中阀门较多的地方,自动焊接机头无法伸进去,所以我们只能手动焊接,这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掌握了方法后,我不断练习,焊接技术越来越好。

2017年,我开始创新焊接工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试制的箱式外套的焊接工艺改进项目。事实证明,手工电弧焊效率不高,而且容易产生气孔,导致需要修复。后来改用气体保护焊,产品质量提高了,焊接效率提高了30%到40%。

现在,除了技术研究之外,带徒弟也成为了我的工作重点之一。 2017年,楚天科技青年技术骨干焊工专项培训班成立。我担任骨干培训师,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并讲授数百小时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特训班毕业生的焊接技能提高很快,很快成长为公司焊接的骨干力量。他们在省、市焊接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这让我很高兴。

今后,我将继续依托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推荐、发现、培养更多的焊接技能人才。

帮助青年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讲述人:邓元龙 深圳市城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校长

不久前,我校举办2024年校友返校日活动,众多校友回到学校交谈、交流。今年归来的三位校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应用生物学院校友郑志峰在座谈会上表示,在校期间充足的社团管理经验和实验室实践经验让他在第一次面试的专业测试和第二次面试的公开测试中脱颖而出,最终成功进入一家知名公司。生物科技公司。他的经历让我想起了2019年学校与相关企业签约的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建设实习、技能竞赛、教学科研,培训基地等,通过“岗位+培训”模式,为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术人才。

郑志峰向我坦言,虽然他在学校期间掌握了实践技能,但缺乏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补充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向我建议,可以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更好地满足行业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尽可能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相对平衡。感谢校友提出的每一条宝贵建议,这是我们未来进步的方向。

会上,中德智能制造学院校友陈恒表示,正是由于自己在学校很早就接触到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编程和机器人相关知识和技能,奠定了自己在智能制造学院的地位。为他目前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目前,他与数百名高学历工程师一起工作,技术也不逊色。我很高兴,他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就从一名职校毕业生成长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一名负责任的电气工程师。

陈成是信息与通信学院2024届应届毕业生。目前就职于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担任解决方案架构师,致力于为企业客户提供高效、创新的云服务解决方案。 “在学校时,我加入了云计算俱乐部,深入学习互联网技术,并获得了多项技能证书。”他说。

郑志峰、陈恒、程晨的成长经历是我校帮助青年产业工人成才的缩影,体现了新一代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果。深圳市职业学院(深圳技师学院)作为广东省首批高水平技工院校和广东省第一所以技工院校为基础的高职院校,以发展新型素质生产力和加快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型、创新型、数字化、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术人才。

焊接飞溅的持续创新

讲述人:神谷集团总装车间高级焊工、高级工程师张腾蛟

回顾20多年的工作经历,我亲眼目睹了车间的巨大变化。从每月生产两三台压缩机到目前每月生产约40台,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一线工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严格。不断学习一直是我解决技术问题、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法宝。

作为一名一线焊工,平时在车间接触最多的就是压缩机管道的焊接。记得在练习仰板手工电弧焊单双面成形技术时,尝试采用直流反向断弧操作方法来避免气孔缺陷,但出现粘焊条、吹弧等问题,后面的凹痕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为了寻找解决方案,我一次又一次去书店查找资料,综合各种技术的精华,最终研发出独特的焊接工艺,不仅使试件造型美观,还实现了第一——级无缺陷射线照相检查。后来我进一步改进和总结了这种方法,形成了“背板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单面焊双面成型”两种操作方法。成型”,解决了很多生产难题。瓶颈。

技能的提高让我有机会参与更多的重点项目。 2011年,我国首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在神谷调试成功。在此过程中,我成功解决了焊接套管修复、不锈钢管道改造等数十个技术难题。这也激励了我立志成长为一名能工巧匠。

技能的提高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学习和练习。在解决压缩机关键部件密封件的焊接问题时,我遇到的密封头只有头发丝的三倍粗,由铸铝制成,杂质多,焊接性极差。焊接这样的部件无异于在刀刃上绣花。经过数千次的反复实践和实验,我总结出了“铸铝密封尖角焊接修复方法”,打破了国内外密封焊接领域的先例,显着降低了废品率。该技术应用于我国首台长输天然气管道压缩机的生产中。

每一次技能的提升和技术的创新都给我带来巨大的快乐和满足。至今,我还保持着焊管X射线探伤一次合格且无需返修的记录。在单位“双增双节”活动中,我提出了十余项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仅进回油不锈钢管道改造工程每年即可为公司节省至少300万元。

我深知“人人添柴,火上浇油”的道理,所以我建立了一个在线交流平台,毫无保留地分享我的知识和经验。业余时间,我自愿为其他公司的员工提供技术培训。

今后,我将秉承工匠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勇于探索、创新。我们期待与更多同仁携手合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线工作者的坚实力量。

新型断砖机_新型功能材料产业_

“蛟龙”号完成下潜至“深海一号”舰甲板后,水手们将其打捞上岸。新华社

_新型功能材料产业_新型断砖机

工作人员在江苏省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封测公共服务平台车间检查激光雷达芯片。新华社

新型断砖机__新型功能材料产业

快舟火箭科研人员共同确认火箭舱产品装配状态。新华社

新型断砖机__新型功能材料产业

40万吨矿石船“矿石天津”号停靠在宁波舟山港曙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工人们正在拉缆。新华社

(项目组:光明日报记者刘萌、苏艳、余爱华、龙军、颜胜和、刘勇、王路静光明日报通讯员王琪、肖玉泉、罗若欣)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04日第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