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损人害己。” “各国应把经济相互依存视为可以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好事,而不应视为风险。” 1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就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全球经济治理等问题作出回应。同时,习主席阐述了中方对中美关系发展的一贯原则立场,强调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不会有赢家。
会议期间,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赞赏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锚点,也是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他们愿与中方密切合作,维护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国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发出了开放合作的明确信号,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注入了宝贵信心。
生产供应链作为全球经济的“血液和骨骼”,是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说生产供应链就像一棵大树,那么其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循环环节,任何一个“断点”都可能导致这棵树受伤或枯萎。以芯片为例,据业内专家介绍,制造一颗芯片至少需要7个国家、39家企业的产业协作,涉及50多个行业、数千道工序。一旦这个过程被扰乱,就会导致生产中断、成本上升,甚至技术创新放缓。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时期,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维持垄断地位,打着“消除风险”的旗号,鼓吹“脱钩断链”,损害了全球生产供应链合作,降低了经济效率,阻碍了共同发展。 ,并加剧了世界经济。碎片化风险。这种做法与全球商界的愿望背道而驰。意中信托基金会秘书长马可·贝廷表示,“我们不需要‘脱钩、断链’,我们应该更好地思考全球化。关闭市场是没有用的,紧密联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
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实际上在全球生产供应链中拥有各自的优势。例如,美国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而中国是按照联合国标准工业门类最齐全、配套设施最齐全的国家。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低迷等共同挑战,中美尤其需要将彼此发展视为机遇而非挑战,视对方为伙伴而非对手,承担维护稳定的大国责任。世界工业供应链。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推广博览会上,境外参展企业比例再创新高,其中美国企业数量最多,表明各国特别是美国企业渴望与中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 “锁链”世界。
可见,美国一些人需要回归经济常识,真正尊重经济规律,与中国共同努力,让全球生产供应链“畅通”。经济全球化发展至今,各国产业高度融合,各方都从中受益。这充分说明分工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效的经济循环离不开要素的顺畅流动。一旦出现人为干扰,世界经济将面临受损的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今年早些时候警告称,经济碎片化可能导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损失7%,相当于法国和德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事实上,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后果之一就是中美贸易通过第三方“绕道”,推高了全球贸易成本。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测算,2017年至2022年,美国自中国进口份额每下降1%,自越南进口单价将上涨2.0%,自越南进口单价将上涨2.0%。墨西哥将增长0.6%。此外,美国一些人试图通过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来阻碍中国发展,但结果却适得其反。美国企业不仅损失了中国市场的高额利润,客观上也加速了中国的技术创新。这一切都说明,“脱钩断链”根本行不通,“小院高墙”只会封闭自己。世界两大经济体只有密切合作纽带,才能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共同发展。
比如,美国企业充分利用中国产业配套优势,扩大在华布局,成为中美合作造福世界的一大亮点。苹果200家主要供应商中80%以上在中国生产; GE医疗在中国发展了多个供应链集群,带动了数千家供应商的发展;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在加速建设,将面向全球供应……正如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张义豪所说,只有实现“我在你中间,你在我中间”的一体化供应链能否保持稳定、畅通,供应链真正成为一个“共同体”。赢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中美两国都抓住机遇发力创新。双方还可以在“新”字上进行合作,推动全球生产供应链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合作发展可持续航油产能,到共同探索绿色农业供应链并共同发起相关举措,双方企业都有深化合作、解决发展问题的愿望。此外,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美两国也进行了坦诚、建设性对话,推动人工智能造福普世。这些为中美合作推动“新”全球生产供应链指明了方向。
如果我们关闭,就没有出路。开放才是正道。再过一个多月,美国将迎来新一届政府。面对诸多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美关系朝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维护生产供应链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中美作为全球生产供应链的两个关键环节,只有互联互通才能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