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12月11日电 (叶秋云)福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规模接近或超过万亿元;工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1.07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85万亿元,年均增长6.7%,高于全国水平1.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国第四位。
5月24日,以“释放数据元素价值,发展新生产力”为主题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高峰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拉开帷幕。图为峰会现场体验区展示的中兴通讯智能计算服务器。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11日,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在福建省召开“争创中国式现代化第一”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破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争成为第一。高质量发展先行者),记者在会上获悉上述信息。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改善产业结构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翁玉耀在会上表示,福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更加完善。
电子信息实现了“芯、屏、器、芯”全面发展。京东方、天马微等重大项目投资超千亿元,率先实现新型显示技术路线全覆盖。
纺织鞋服行业实现了“从一滴油到一件衣服再到一双鞋”的全产业链生产,鞋业营业收入居全国第一。
石化产业做强、补短、延伸链条,实施了中沙古雷乙烯、古雷炼化一体化等一批大好项目,直接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实现产业创新发展,福建省也是全国石化大省之一。
坚持数据与现实融合发展,行业新动能更加强劲
近年来,福建建成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1家5G工厂,为制造业插上“数字翅膀”。此外,宁德时代、京东方、九牧等企业入选世界灯塔工厂、全球绿黑灯工厂,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典范。
5月25日,“AI咖啡大师”在展厅现场冲泡咖啡。在福州举办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展区,各种机器人在各自的“岗位”忙碌着。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发布了近百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赋能制造、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10多个行业。福建省工信厅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花边设计和纺织面料人工智能检测技术,解决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技术的供给瓶颈。与传统的人工检测相比,缺陷检出率显着提高,人工成本显着降低。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
如今,福建制造遍布五大洲。全球三分之一的汽车玻璃来自福建;每五双运动鞋就有一双是福建制造的;国内近一半的尼龙和四分之一的鞋服均产于福建。
一批新材料新产品引领世界
翁玉耀指出,多年来,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更新生产线、机器、设备,实施技术改造专项融资项目。累计发放企业贴息贷款370余笔。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近2500亿元。
目前,福建拥有一批领先世界的新材料新产品。己内酰胺、不锈钢、钨、钼产量居世界第一,动力电池、显示器、珠光材料等多项产品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
福安的不锈钢、交城的锂电池、福清的汽车玻璃、长乐的纺织化纤、海沧的生物医药、德化的陶瓷工艺品、光彩神农肉鸡、武平的新展示、长汀的稀土深加工、力成的休闲鞋、邵武的氟化工等已成为福建省县域工业“金名片”。
翁玉耀表示,福建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解决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制造业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创新中心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