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电驱2024年三季报:营收121.9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30.92%

admin

作为一家拥有低空经济和仿人机器人双重优势的热门公司,卧龙电驱(SH600580)近年来一直围绕“一二三发展战略”,对待电机行业、新能源行业与系统解决方案业务一样,也是三条增长曲线。

从业绩表现来看,卧龙电驱2022年和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2.7亿元和155.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8亿元和5.3亿元,这意味着卧龙电驱的营收会增加,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却下降。

2024年三季报显示,卧龙电驱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1.94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38亿元,同比下降30.92%。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大宗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下降以及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同比减少所致。

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预计突破万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电机及控制业务是卧龙电驱的重点核心业务。近年来,公司收购了多家海外知名电机及控制产品制造公司和国内大型龙头电机公司南阳防爆。通过国外公司的品牌和技术,将自身优势与国内公司的制造成本优势相结合,公司在高压驱动整体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高低压成套设备等领域逐步取得行业全球领先地位。 -高端及超高端家用电机、振动电机。

近两年,卧龙电驱的工业电机及驱动业务占其营业收入的60%以上。 2023年年报显示,全年工业电机及驱动器产量达到3196万千瓦,同比增长6.96%,销量达到3402万千瓦,同比增长12.95%,全年实现收入96.45亿元,同比增长10.02%。利率达到29.58%,同比上升1.18个百分点。

进一步细分,卧龙电驱构建了小型、中型、大型三个功率等级的驱动产品和适航标准的产品布局。公司还与中国商飞公司探讨了19座电动导管规模机电推进系统的研发。 ,与沃飞长控团队就“AE200”电力技术进行了深入交流。此外,公司还与山河星空航空、万丰奥威、劳斯莱斯等公司进行技术研讨与合作。

从下游应用来看,卧龙电驱的工业电机及驱动产品涵盖新能源汽车行业、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工业无人机行业、仿人机器人行业。

关于低空经济赛道,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打造包括低海拔经济体在内的新增长引擎。

赛迪顾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受民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和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深入影响,中国低空经济将快速发展到2023年,产业规模达到5059.5亿元。同比增速达到33.8%;随着地方扶持政策的落实和低空飞行活动的不断增多,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将增长至10.644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电力推进模块占eVTOL单位成本的40%。根据相关规定,电力推进系统应当按照局方接受的标准与飞机型号合格证一起获得批准。浙商证券研报披露,中国民用航空条例《普通类航空器适航规定》(CCAR-23)中的适航标准应适用于电力推进系统的具体设计和预期用途,并符合主管部门的授权。因此,航空级电驱动制造商必须跟随eVTOL主机制造商通过一系列适航认证后才能安装和生产。目前的eVTOL适航取证周期普遍在3年以上。

预计2026年电驱动出货量将超过5000万千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未来科技的代表之一。

马斯克在特斯拉2024年股东大会上表示,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它们可以代替人类完成枯燥、危险和人类不愿意做的工作,成为行业的主力军。预计将达到100亿台。

据高工产研预测,2024年全球仿人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0.17亿美元,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24年至2030年增长56%;全球仿人机器人销量将从11,900台增至605,700台。

在仿人机器人产业链中,FSD系统、视觉传感器、电池组、灵巧手、旋转关节和线性关节等部件是仿人机器人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其中一些组件依赖于伺服驱动器和无框扭矩电机。技术突破。

卧龙电驱在近期的调查中表示,公司深耕伺服产品多年,研发了一大批行业领先的全数字伺服驱动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AGV、数控机床等领域。工具、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公司通过深厚的积累和技术储备,研发出了高爆关节模块、伺服驱动器、无框力矩电机等仿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以极致的性价比助力推动仿生机器人的产业推广和应用。

卧龙电驱表示,其子公司希尔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现为全球多家知名车企提供自动化生产线,并持续获得全球多家知名车企的订单。该公司还部署了仿生机器人。巡检系统、高空应急输送系统、外骨骼辅助系统等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煤矿、应急救援、医疗等多个领域。

浙商证券预计,2024-2026年,卧龙电驱工业电机及驱动器出货量将分别达到3912.3万千瓦、4487.41万千瓦、5138.08万千瓦,同比增长15.00%、14.70%、14.50%,预计实现收入11.091净利润分别为127.22亿元、145.66亿元,增速分别为15.00%、14.70%、14.50%,毛利率分别为29.00%、28.70%、28.5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确认。相应操作需您自担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