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理念引领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

admin

2020城市创造者__城市创造者

城市创造者_2020城市创造者_

城市创造者_2020城市创造者_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理念。五年来,我国城市治理模式不断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加快,社区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优质,城市宜居性和居民幸福感显着提升,人民城市理念在中国遍地开花,绚丽绽放。未来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城市建设的新使命。人民城市理念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城市体现,也将指导未来中国城市历史的改写。

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如果说广义的城市传记和地方史不被纳入城市史研究的范围,那么城市首先被纳入中国学者的研究视野,这可以追溯到梁启超的《中国城市简史》和1926年发表《中国城市》文章。

_2020城市创造者_城市创造者

中国城市史发展初期,以上海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第一波研究高潮。此时的一大批作家都是旅居上海的作家,如英国人乔治·兰宁、法国人查尔斯·B·梅邦、美国人FL·霍克斯·波特、白俄罗斯侨民郭·泰纳夫(AM·科捷涅夫)等;国学方面,以刘亚子为馆长的上海同治博物馆为主力,有王以棠、夏金林、徐公苏、邱金章、阮笃成等人支持。上海这座城市受到关注,与当时世界各地民族主义运动的不断兴起和中国人民收回外国租界的呼声日益高涨密切相关。

真正大规模的中国城市史学术研究仍然集中在改革开放以后。 1979年全国历史规划会议上,上海城市史研究作为第一批项目之一,移交给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编的厚厚一卷《上海史》唐振昌. 1986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讨论“七五”规划时,高度重视城市历史研究,决定从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四个城市入手。这次会议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城市历史研究不断拓展其边界。

此后30多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乡村中国进入历史,城市中国走向前沿,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兴起。中国城市史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一个主要增长点。我国几乎每个大中城市都有相应的专着出版,推而广之,还有类型城市、区域城市乃至全国城市通史的代表性论述。据四川大学何益民统计,仅“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中国城市史项目就增至57个,与中国城市史相关的专着约185种。出版了城市史。发表论文总数达到745篇。就研究范围而言,从古至今,从古至今,从外到内,从大到小,都有相当精彩的研究中国城市史各个方面、各个角落都有案例。

将“人性”与“城市性”相结合

_2020城市创造者_城市创造者

毋庸讳言,中国的城市史虽然发展迅速,但也存在重大缺陷。在城市理论和方法论层面,我国城市史研究近百年来深受西方范式的影响。无论是马克斯·韦伯的“城市社区”、费正清的“影响—反应”理论,还是“G.威廉·斯金纳模型”、“公共领域”理论、“空间生产”理论等,这些素材都取材于西方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基于历史经验的城市理论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中国城市史研究领域占据中心地位。中国城市史三大体系尤其是话语体系的主导权仍然掌握在西方学术界手中。对此,人民城市理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原创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镇工作的重要论述,符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他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核心本质也应该立足于“人”。城市是一个生命体、一个有机体、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但在众多复杂的要素中,没有一个能够取代“人”的地位。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因此,城市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们如何进入城市并在这个空间中生产、生活的历史。从农村中国到城市中国,迈出最大的一步是在1949年后。但令人遗憾的是,学术界对新中国城市史的研究明显不足,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领域。有待发展和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我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宏伟、最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一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必将为理论创造、学术创造作出贡献。”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也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理论。新时代新思想。

2020城市创造者__城市创造者

中国城市史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不仅应是“人性”,更应是“城市性”。尽管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重要场景都是在城市中展开的,但古往今来,世界各地所谓的“城市”差异很大。这是一个看似清晰却又非常模糊的人类空间,至今甚至无法准确定义。因此,“城市史”是否会成为一门边界清晰的学科常常是一个问题。一方面,这是因为城市研究天然具有多重跨学科属性;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史学相对“年轻”的学术背景所决定的。人民城市理念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谁依靠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如何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洞察了城市的本质属性、城市的主要优势和价值取向。对中国理论的总结是开创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城市理念不仅对于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总结中国城市历史发展路径、重构城市叙事、提炼城市理论、形成城市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新的学术范式。它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当中国城市前所未有地被推向世界舞台中央时,人民城市这一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色彩的伟大实践,迫切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中国历史学家。通过梳理城市历史脉络、思考城市文明,人民城市的理念可以更好地嵌入中国城市历史的重构过程中。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2020城市创造者_城市创造者_

栏目编辑:王震 文字编辑:王震 标题图片来源:土虫 图片编辑:苏伟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