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涉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的网络谣言,隐藏在真假难辨的视频和图片中,潜伏在煽情帖子的标题下。你的指尖每次悠闲地在网络上游走,都是在等待歪曲事实、误导公众、掩盖真相的机会。
为抵制网络谣言,澄清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主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主动出击,快速辟谣。全年共受理网民举报谣言信息1.47万条,收集谣言样本及辟谣数据7000余条。收集各类辟谣稿件21000余篇,推出251期《今日辟谣榜》和12期《打击网络谣言共建廉洁家园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月度辟谣榜》。此外,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社会民生、健康科普领域的谣言,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和科学辟谣平台、中国运动科学学会、中华医学会、研究电力、四川省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等部门联合发布“2024年度辟谣平台”上半年社会民生领域网络谣言辟谣名单年、“全国游泳健身周科学谣言榜”、“全国护眼日科学谣言榜”、“三星堆问答”谣言辟谣和科普专题……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将和大家一起回顾过去一年来的“热点”谣言,拆解谣言背后的套路,澄清谬论,还原真相,不再让这些谣言蒙蔽了你的双眼。
(2024年网络谣言热词云部分)
库存1
公共政策领域造谣或假冒权威,通过伪造“红头文件”、编造官方项目诈骗牟利,侵害群众权益的;或歪曲、曲解官方政策,获取流量红利,误导公众。
(图表按照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的2024年月度辟谣榜和行业辟谣榜发布时间排序,下同。)
案例分析
2024年3月,一些不法分子冒用国家机构名义,谎称“国家将于2024年发放乡村振兴扶贫补贴”、“国家级乡村振兴试点有100个”。他们以高额回扣为诱饵,引诱大量不明真相的人。人们加入各种所谓的“基金会”和“项目”,并编造巧妙的借口来骗取金钱。还有自媒体从公开发布的政策信息中提取碎片化信息,断章取义,歪曲政策解读。例如,2024年10月,一些自媒体故意混淆“个人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概念,散布“领取养老金3%个人税”、“个人养老金税起征点5000元”等,虚假信息导致公众误解。此外,在《国家安全机关行政执法程序条例》和《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颁布之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机造谣抹黑、煽动还编造了所谓“手机入境要检查”的说法。谣言真是太可笑了。
库存2
与教育教学领域相关的谣言利用学生和家长对高中招生、学制改革、海外教育、就业招聘等信息的担忧,在“录取”等时间点传播虚假信息、“考试”、“寒暑假”,造成学生和家长不必要的教育焦虑,扰乱了正常的招生、考试秩序。
案例分析
2024年6月,随着高中、高考的结束,毕业季的开始,招生招聘的话题愈发火热,相关传闻也愈演愈烈。一些社会机构抓住考生和家长“上岸”的急切心理,趁机编造欺诈性“台词”,企图诈骗牟利。例如,以官方名义发布的“宁夏教育厅举办高考招生及志愿申请有偿咨询活动”、“山东大学向考生发送‘降分录取协议’”等通知、公告,实际上都是捏造的诈骗伎俩。犯罪分子所为并具有误导性。候选人和家长。又如,一些组织和个人利用社交媒体、网站推送“只要交高额费用就能‘通过’职称评审”等虚假新闻,利用个人求职者心理想要“走捷径”进行诈骗并试图从他们那里收取钱财。所谓“服务费”、“代理费”、“咨询费”等费用。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缩短学制’‘取消中考’”、“清华大学‘停止招收土木工程专业’”等谣言,是对教育改革的主观假设和误解,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学生的教育焦虑。 ,甚至对教学招生政策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盘点三
一些涉及社会民生领域的谣言乘势而出、出轨,或恶意编造敏感话题破坏社会信任,或依据谣言歪曲事实,侵犯公共利益,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案例分析
2024年2月,一些自媒体利用全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信息不对称,发布“无偿献血数量大幅下降,无偿献血用于血液制品出口”的虚假言论。误导公众,故意抹黑我的无偿献血政策。影响正常采血秩序,造成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误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编造“我国社保基金全部由外资机构管理”的谣言,抓住社保基金管理中的一些正常合作,进行夸大曲解,以偏概全,歪曲事实,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担忧。和恐慌。还有一些自媒体夸大事实、编造数据、编造“重庆80%工厂暂停招聘”的谣言,扰乱劳动力市场正常秩序,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所谓“国家网信办呼吁社会公众协助调查”,实际上是诈骗分子冒充权威机构实施的诈骗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库存四
灾害事故领域的谣言可能会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来赚取流量,进而获取商业利益;或者采取“看热闹”的心态,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炒作、迷惑公众,造成公众混乱。恐慌,造成不良影响。
案例分析
2024年4月上旬,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后,有网友编造“地震导致重庆桥梁晃动”、“宁波某住宅区外墙晃动”等谣言。 “浙江破解”迷惑公众,引发恐慌。 2024年汛期,暴雨、台风接连袭来,全国多地灾害严重。一些自媒体和网友为了博取关注、吸引流量,夸大、抄袭、无中生有。炸弹引发大雨 沙尘暴导致橘子洲头被淹。”“四川达州洪水造成多人死亡。”“河南邓州大雨造成千余人死亡。”“一名医务人员被压死。”台风期间的海南。” “上海有人被台风吹倒了。 “坠楼”等虚假信息引发群众恐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此外,“广东大亚湾石化区发生火灾”的传闻,是基于人们对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视,以及“火炬”(石化企业为保证稳定生产而使用的高温燃烧装置)。并减少环境污染)。设施、设备),故意制造焦虑,扰乱社会秩序。
库存五
食品安全相关谣言利用公众对食品健康话题的关注和信息不对称的漏洞,通过虚假宣传、借用专家名义、“标题党宣传”等方式制造谣言,误导公众,谋取非法利益。
案例分析
一些自媒体和网友利用人们对食品安全话题的关注,传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虚假信息,扰乱公众观看,兜售焦虑情绪。 “冷冻馒头不能吃,冷冻超过两天就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等误解。 “注射了激素的顶花黄瓜是不能吃的。” “吃香椿会致癌。”以关注公共卫生为名,发布伪科普信息,引起公众担忧和恐慌,扰乱正常生活秩序。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编造“南京等地大米重金属‘镉’超标、牛肉兽药‘恩诺沙星’超标等谣言。” “被288次”等谣言严重歪曲事实,企图制造舆论恐慌,扰乱市场。业务订单。 “嫩南瓜一蒸就变成塑料”、“自热米饭是塑料做的”、“久煮的面条加了工业胶不能吃”等谣言,都是耸人听闻、夸大其词。它们不仅干扰消费者的判断,而且影响相关行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库存六
一些不法分子或为了吸引粉丝,或出于好奇心,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利用人工智能软件定制合成谣言,导致谣言数量增多,真假难辨,严重误导公众判断,并影响社会素质。和谐稳定。
案例分析
2024年初,“新疆多地拟建高铁站”的虚假短视频在网络上流传。此类视频是由软件智能合成的。用户只需使用指定的视频模板,手动替换与家乡相关的地点的文字即可生成新视频。利用人们关心家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广泛传播,误导公众。一些网友为了获取流量和不正当利益,利用人工智能软件故意歪曲“交警要求拦路运钞车离开”的事实,并编造“双方发生激烈枪战”的谣言。四川巴中市警察和运钞车”,造成公众混乱。恐慌和误解。此外,“济南阿姨摆路边摊被监管部门罚款145万”的谣言,实际上是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虚假文章。肆意消耗公众同情心以博取关注,引发广泛传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相关违法人员已被警方逮捕,并被机关依法行政拘留。诸如“云南山体滑坡已造成8人死亡”、“新疆乌什县地震导致房屋倒塌”、“云南某地暴雨淹没齐腰洪水”等谣言纯属谣言。错误的。都是用AI特效制作的假视频。公众对灾害事件高度重视,捏造人员伤亡,制造恐慌,扰乱社会秩序。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保持科学理性精神,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自觉抵制网上违法有害信息,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建设健康和谐有序的网络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