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CTO孙挥分享AI应用路径:DeepSeek效应下如何正确应用AI技术

admin

澎湃新闻稿_澎湃新闻ai播报_

DeepSeek 效应爆发后,主流媒体要怎样找到正确应用 AI 的方法呢?主流媒体又该如何找到正确应用 AI 的路径呢?

澎湃新闻的 CTO 也就是上海派生万物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 CEO 孙挥表示,去年 8 月,澎湃新闻以技术中心为基础,成立了上海派生万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且进行独立运营。

“派生万物”有着 AI 生万物的寓意。派生万物已经对澎湃新闻的 AI 创作工具集进行了梳理和整合,从而形成了派生万物 AI 办公工作室、AI 视觉工作室和 AI 视频工作室。到目前为止,已经有 2000 多家企业和用户对“派生万物”进行了试用。

面对智能化浪潮,澎湃新闻一直处于潮流的前沿。它及时地去拥抱 AI 技术的新变化。孙挥介绍说,在 DeepSeek 变得非常火爆之后,澎湃新闻的采编系统已经快速地接入了,使得新闻记者和编辑能够在最先的时间感受到 AI 技术的“魔力”。

三大AI应用工作室上线

目前,澎湃新闻已经上线了一个名为 AI 视频工作室的应用。

孙挥称,2023 年时,澎湃新闻产品技术中心率先把 AI 能力接入澎湃智媒采编平台。该平台把文本润色等多种文本写作工具封装进了采编系统。用户能够依据自身需求开启 AI 功能,进而进行稿件标题以及采访提纲等的撰写工作。

针对作画的应用场景,澎湃新闻的产品技术中心开展了多项工作,包括搭建 AI 生图模型、建设技术框架以及进行理论研究等,从而搭建起了澎湃自主的 AI 作画模型。同时,还开发了海报模版功能,并且把澎湃视觉中心制作的海报模版导入进来,以便记者编辑能够方便地取用,以此辅助制作高质量的海报。技术团队研发了改图工具、抠图工具、消除工具、变清晰工具等一系列工具,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海报创作的质量和效果,以满足采编人员的日常工作需求。

2023 年 10 月,澎湃新闻推出了 24H 直播频道。这个直播频道对视频内容有着较高的需求。澎湃新闻抓住这个契机,在内部大力推动数字人应用,并且将 AI 视频功能上线到了澎湃新闻采编系统中。澎湃新闻采编系统的 AI 视频功能不同于文字或图片生成视频的功能,它能把图文稿件经 AI 处理后形成简洁视频稿件,便于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为确保视频质量,澎湃新闻技术团队实现了与版权素材平台的内容打通,具备视频剪辑等技术功能,还能进行视频模版沉淀等运营工作。2024 年 12 月,澎湃新闻的采编系统上线了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可以通过文字或者图片来生成视频,也就是灵感生视频功能。

派生万物 AI 办公算法之后,澎湃智媒音乐大模型算法也陆续获得了国家网信办备案。

AI如何应用到一线新闻实践

AI 作画在早期探索阶段,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一,质量不稳定;其二,生成作画的人脸效果欠佳。

针对这些问题,技术团队对外部模型能力进行了广泛调研,从而形成了解决方案。此解决方案先后迭代了 6 个版本,在基础模型层面、功能应用层面以及提示词封装层面都进行了优化,实现了能够自动开启人脸以及对手部进行精细处理的功能,彻底将 AI 作画过程中的人像质量问题予以解决。

孙挥介绍,在 AI 内容辅助新闻稿件创作这方面,一些记者和编辑在功能刚上线的时候,心里担忧大模型的“偏见”以及“幻觉”会对稿件质量产生影响。这样进一步保证了稿件质量,也提升了记者编辑对 AI 工具的信任感。

清穹内容风控智能平台的能力接入,推动了 AI 技术的全面应用。澎湃新闻在探索把 AIGC 技术投入采编工作时,因为生成内容的安全考量,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没有给所有编辑开放使用权限。而在将清穹内容风控智能平台能力全面嵌入 AIGC 工作流之后,这种情况有了改变。清穹系统凭借其先进的内容分析和审校能力,能够提供强有力的内容安全保障。澎湃新闻逐渐放宽了对 AIGC 技术的使用限制,采编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广泛地应用了该技术。

这充分支撑了微信视频号“澎湃首页君”的运营工作。

派生万物开放平台有了产品和技术积累,采编日常使用也在不断深入。在此情况下,澎湃新闻实现了 AIGC 产品的自主化,实现了产品化,实现了后台化,实现了全员化,拥有了行业领先的 AI 应用能力。

推动AI应用在媒体场景落地要经历三个阶段

AI 是技术变革,也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会促使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体制机制进行重大调整。在推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只有将技术潜能创造性地转化为现实力量,才能够为各个环节赋予能量。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革新,持续创新成为必然的选择。从澎湃新闻的实践经验来看,媒体场景使 AI 应用真正落地需要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进行平台化建设。构建平台后,会提供多种不同的 AI 工具集,这样用户就能在平台上找到并试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进而对 AI 有更直接、更明显的感知和体验。在这个过程里,平台会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出响应,并且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当下,澎湃新闻已经大致完成了平台化的搭建工作,并且还在持续对平台功能进行迭代更新。AI 技术被集成到澎湃的采编后台,这样记者和编辑在工作中就能无感地体验到 AI 技术。

第二个阶段是个性化。AI 不只是简单的生成工具,要成为采编的工作助手。为提升使用效果,AI 需深入理解记者编辑的风格、偏好以及业务领域。当下,通用 AI 工具存在的问题是与用户实际应用场景差距较大,所生成的内容难以直接在专业场景中应用。澎湃新闻构建了知识库和媒资库,这使得 AI 工具能够更深入地去了解用户,从而成为用户得力的工作助手。

第三个阶段是价值化。平台化和个性化阶段过后,用户对 AI 的能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AI 也能更精准地知晓用户的背景与需求。AI 可以高效地帮助用户梳理工作、产出内容,将其高效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降低人力和资源成本,创造出实际的应用价值。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