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业绩是亏损的,而如今却成为了银行系寿险公司的年度“盈利王”,那么中邮人寿在 2024 年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邮保险)披露的 2024 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该公司在 2024 年获得净利润 91.88 亿元。这一净利润远超其他家银行系寿险公司。2023 年同期,中邮保险亏损 120 亿元。这种净利润的剧烈波动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近日,中邮保险的总经理李学军在该公司的媒体座谈会上进行了发言。他表示,在 2023 年,公司出现净利润亏损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资产负债端采用了不对称的会计准则,同时也受到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李学军指出,中邮保险之前执行的是较为扭曲的会计准则。2023 年,中邮保险在负债端依旧执行着老会计准则。然而,因为它是中国邮政集团旗下的公司,所以在资产端采用了新会计准则,这样做是为了在进行合并报表时能够保持统一。资产端采用一种会计准则,负债端采用另一种会计准则,这两种会计准则一新一旧。在这种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资产端和负债端的不协同现象。当资本市场处于震荡状态时,就会产生更大的错配情况,并且会导致一些计量误差被放大。
他介绍说,中邮保险在 2023 年单独执行新准则时,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到 2024 年,资产端和负债端都采用了新会计准则。2024 年是中邮保险首次完整地用新准则来计量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邮保险实现的利润总额约为 118 亿元,利润表现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
一是 2023 年公司对资负结构进行了重构。在资产端方面,中邮保险之前的绝大部分资产是那些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等完全盯市的产品。2023 年,中邮保险大幅减少了此类产品的配置,同时大量增加了国债、地方政府债券等长久期债券的配置,从而快速拉长了资产端的久期,并且稳定了收益。债类固收资产对投资收益的贡献约为 85%。
一是 2023 年执行不对称会计准则导致出现亏损。二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在 2024 年收益大幅上升后,冲回了一部分亏损。这部分冲回的亏损约有 20 多亿元,且是一次性的。
三是债类资产的交易盘抓住了良好的交易机会,为其贡献了约 20 亿元的超额收益。另外,从去年 9 月下旬开始的那一波行情上涨,带来了 17 亿到 18 亿的股票收益。
李学军认为,中邮保险这样规模的公司,其正常的盈利水平大约在六七十亿元上下。公司 2024 年的净利润有大幅增长,然而到了 2025 年,很大概率会出现负增长,这是在预料之中的。
中邮保险近段时间多次进行大手笔的不动产投资,这除了净利润波动外,也受到了多方关注。
今年 1 月,中邮保险宣布了一件事。它作为领投机构,首次与中东主权投资机构展开了携手合作。并且正式签约了上海博华广场不动产专项基金投资协议。据澎湃新闻此前的报道可知,此次交易的对价为 108 亿元。
中邮保险在 2023 年 9 月曾出资 42.56 亿元,获取了位于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的原中粮置地广场,之后将其改名为中邮保险玖安广场;并且在 2024 年 2 月,以 13.6 亿元拿下了西安高新区的地标性建筑西安启迪中心。
李学军称,在不动产投资方面,中邮保险采取的都是股权投资方式。比如,通过股权公司来持有北京和西安的项目,而在上海是通过不动产基金来持有。倘若将最新的上海项目计算在内,中邮保险所持有的不动产余额还不足 100 亿元,其占总资产的比例大约为 1.6%。
不动产的投资基于以下几点考虑。其一,监管在最低资本计量时,对投资资产分散有要求且有激励,鼓励分散投资风险。其二,不动产是最重要的投资品类之一。然而,在 2023 年之前,我们的相关余额为 0。对于一家拥有五六千亿资产的寿险公司而言,若其不动产投资余额为 0,那么其资产结构是存在缺陷的。李学军称,当下并非进行不动产投资的最佳时机。然而,与前些年相比,这一短板必须予以弥补。
他指出,中邮保险的三笔不动产投资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其一,投资收益的回报基本是确定的,并且是超长期的。比如,西安项目拥有长期稳定的租户,其租期不是五年十年,而是超长期。正因如此,能够充分计量投资收益。从资本化率(Cap Rate)角度看,从内部收益率(IRR)角度看,该项目都属于类固收项目,投资回报基本是确定的。上海的项目处于核心区域核心地段的核心不动产,其出租或运营效率很高,简单计算,净运营收益(NOI)大概在 4%左右或以上,能覆盖负债成本。北京的项目也处于核心区域核心地段的核心不动产,出租或运营效率同样很高,简单算来,净运营收益(NOI)大概在 4%左右或以上,完全可以覆盖负债成本。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