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跨境电商保健品骗局:虚假宣传如何让消费者上当受骗

admin

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_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

近日,多位消费者有反映。他们被一些跨境电商卖家所宣称的“保健品疗效”给吸引了。购买商品之后,他们发现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再去追溯查询时,境外根本就没有这款产品。

记者调查得知,许多标榜为“境外保健品”的商品,其一,在其宣称的原产国没有进行销售;其二,仅仅是普通的膳食补充剂或益生菌。然而,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后,它们就变成了能够解决各种疑难病症的“神药”。那么,这些所谓的进口保健品究竟凭借什么让消费者进行买单呢?

前不久,辽宁的许先生出现了视疲劳症状。他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看到有博主推荐“法国品牌格瑞索 GRISSO”旗下的多款产品。这些产品号称不仅能够缓解视疲劳,还具有清肺、防脱发等功效。于是,他购买了格瑞索叶黄素片,并且吃了一个月。

许先生有“病急乱投医”的感受。所找的东西特别符合要求,他的网站也看过了,说 1 至 2 个月能见效且能缓解疲劳。使用后发现效果不明显,于是就产生了怀疑,接着上网去查找。他的店铺评价率很高,不过全是最近才评价的。

广东的张女士购买了格瑞索的多款产品,然而她完全没有感受到这些产品有任何作用。之后她进一步进行搜索查询,结果发现,这个被称作法国品牌的产品,在法国根本无法找到。

张女士称他说这个东西能对眼睛好,并且还有一个能治肺、净化肺的功效。还说老是抽烟咳嗽的话,吃这个就会好。她买回来后查了一下,发现它不是法国的品牌,也不是任何其他品牌。

在社交媒体这个平台上,博主们对格瑞索的各种产品进行了大力宣传,把它们说得极为神奇。就拿号称“由法国博士团队研发”的格瑞索用于抑制脱发的锯棕榈片来说,博主们声称这款产品比医院开的药还要好用。

刚开始吃的第一周没有什么变化,我以为自己买错了,于是问了一位医学院的朋友。他们告诉我,这里面的提取物是治疗“雄秃”的最优含量,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吃到第三瓶的时候,我发现已经很少掉头发了。这个锯棕榈片是由法国专研头皮的博士团队研发的……

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_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

这个 GRISSO 养发片来自法国,它拥有国际资质,还有 FDA 认证等。如果担心买到假货,我把它的海外旗舰店链接也复制进来了……

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

格瑞索产品电商页面

格瑞索在其电商页面上的宣传,大多采用了含糊其辞的说法。例如“选对产品发量增长”“法国专研配方、强健发根”等。并且宣称他们的商品通过了各项认证,然而附上的所谓“FDA”注册证书等图片却十分模糊。点开图片后,FDA 并非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而是由首字母同样为 FDA 的某商业机构所颁发的证照。并且,美国的食药监局,是无法对法国产品进行管理的。

格瑞索的产品信息表明,其生产厂家 Biorêve 有限责任公司有两个厂址。一个厂址位于法国巴黎的中心位置,在比利牛斯街 282 号;另一个厂址也在法国巴黎的中心位置,在香榭丽舍大街 66 号。并且这两个厂址距离凯旋门都不到 800 米。通过法国当地的电商平台和搜索引擎,用法语进行信息查找。在查找过程中,没有发现关于格瑞索或 Biorêve 碧欧芙的相关法语内容,也没有找到任何产品的销售渠道。能够搜到的只有中文信息。

记者通过法国工业产权局网站进行查询,发现碧欧芙的企业注册信息情况如下:该公司的两个地址均为巴黎本地的代理注册公司的中介企业,并非碧欧芙自身的独立地址。同时,该企业的注册资本仅为 100 欧元,约合 760 元人民币,其主要业务是“非专业食品批发贸易”,法人代表是洪杨,洪杨来自河南省中牟县。2019 年 7 月,公司在香榭丽舍大街 66 号完成注册。2021 年 7 月,公司关闭。2023 年 12 月,在比利牛斯街 282 号,即更换了一家代理公司后,公司又开始营业,并且仍使用 Biorêve 碧欧芙这个名字。

这家法国公司没有工厂,也没有实际办公地点,它的注册资本是 100 欧元。那么,它是如何将产品卖到国内的呢?通过查询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信息可以得知,格瑞索产品是以糖果的名义从法国进口的。

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

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信息查询表明,格瑞索的产品是以糖果的名义进行进口的。

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_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

记者依据消费者提供的订单信息进行查询,未能查到更多的商品进口信息。从海关总署的“跨境电商年度个人额度查询”渠道中,同样找不到相关的产品。仅能通过销售物流方面发现,该产品是直接从河南省中牟县进行发货的,在退货的时候,也是发回到中牟县的一个仓库。

消费者蓝先生在记者调查期间又进行了反映。他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名为“FLALIU”的新西兰减肥药,该减肥药号称“不节食不运动,爆燃卡路里”。然而,他吃了之后却完全没有效果。

蓝先生说:这个东西完全没有作用。商家在销售过程中宣称有减肥功效,然而它既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品,仅仅是食品。它没有保健品的资质,也没有药品的资质。所以严格来说,它不能宣称有减肥的功效。我后续查询了他的公司执照,以及他当时向我提供的海关进口货物的报关单,发现所有数据都不符合规定。

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

蓝先生和FLALIU客服的聊天记录

记者依据蓝先生提供的信息,在新西兰公司注册局进行查询。结果发现,这家生产新西兰减肥药的“ Simpson Family”辛普森家庭公司,其法人代表与法国碧欧芙公司相同,都是河南中牟的洪扬。该企业于 2019 年 7 月完成注册,2020 年 9 月被注销,然而却一直以“跨境电商”的名义在国内进行销售。该产品也是以糖果以及固体饮料进口。

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

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信息查询表明,新西兰的“FLALIU”产品是以糖果以及固体饮料的形式进行进口的。

如何实现既在法国又在新西兰注册企业呢?原来,洪扬借助中介,采用“空壳公司+虚拟地址”的方式,搭建起了完备的境外企业身份包装。记者以从事跨境电商业务且需要在境外注册公司为缘由,向多家代理中介进行咨询,这些中介都称只需提供身份证、护照以及地址证明,便能花费不到 7 万元人民币注册法国公司。

_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

这种情况比较简单。一般来讲,不需要前往(法国)。同时也不需要进行实缴。只需提供一个公司名称即可。如果注册资本低于 1000 欧元,就无需验资。至少要有两个股东。需要提供身份证和护照。还要提供一个地址证明。对于法人(代表),需要提供其父母的姓名,只需名字就行,其他都不需要。费用为 69800 元人民币。若贵公司后续表示未进行经营,我们将提交公司不活跃报告以及一些周年税表。地址会为您延续,因为此费用包含地址。之后的维护,我们每年收取 26800 元人民币。

中介公司提供了多个成功在法国注册公司的案例,其中注册公司的地址包括香榭丽舍大街 66 号,这里是销售格瑞索的碧欧芙公司的所在地。并且,注册法国 37 开头的条形码,100 个的费用是 8899 元人民币。

如果想要注册英国公司,有中介介绍说费用更低,仅需 3000 元人民币。

英国公司的业务,我们可为你开设电子户。办理时,人无需前往,可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在手机上进行视频操作。注册需 3000 人民币,同时需提供公司名字、股东身份证、护照以及公司业务范围。

记者对英法两国法律进行了查询。在英法两国,注册当地的小微企业时,公司的法人代表不存在国籍限制,并且也不需要前往当地办理注册手续。然而,注册新西兰公司的话,就需要有一位当地董事挂名,除此之外,只需提供护照,大概两周时间就能完成注册。

C 中介公司工作人员称,如果您仅想拿一个营业执照且不需要其他的,那么就只有三种费用。其一为公司的注册费;其二是地址费;其三是当地董事挂靠费。当地董事一年的费用大概是 6000 元人民币,一年地址的费用约为 3000 元人民币,注册的官费加上秘书公司的费用是 7500 元人民币。

记者在追踪格瑞索等品牌时发现,同类操作模式已形成了产业链。有多款所谓的进口保健品是通过境外注册、在国内销售这样的方式进行的。

注册境外企业无需出门,注册完成后拿到境外产品条形码。接着在国内工厂生产产品,产品可以先出口再进口,也可以干脆直接从国内发货。这样一来,这些产品就变成了所谓的“法国、新西兰高端保健品”。

记者调查得知,此类产品多数是以食品的名义进口的。它们宣称着各种各样的功效,这些功效十分繁杂。市面上的部分进口保健品,其中有一部分在其所谓的产品生产国根本没有进行销售。还有一些在当地确实有销售的产品,同样禁止宣传功效。然而,这些产品经由跨境电商来到国内后,就变成了美国的“膳食补充剂”,变成了德国的“益生菌”,甚至在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上被宣传成了“神药”。

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_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

宝宝会总咳嗽吗?喷一下这个产品就可以少打针啦。此产品能够帮助预防和缓解上呼吸道感染,还能缓解咳嗽以及哮喘等带来的不适症状。在商品页面里,美国好分贝“Nature's Answer”产品是这样进行宣传的。在社交平台的直播当中,主播还宣称,只要给孩子喷一喷他们的产品,那么多种病症都能够被解决。

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_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

好分贝“Nature's Answer”网络直播间截屏

主播 1 表示,他们家的产品针对宝宝的小儿咽喉炎、扁桃体炎、流感、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2 岁以上的宝宝可以使用,且该产品没有依赖性,没有副作用。如果宝宝感冒咳嗽,就拍 9 号链接;如果有痰,就拍 7 号链接;如果没有痰,也拍 9 号链接。对于小儿咽炎、扁桃体炎且干咳的情况,拍 9 号链接。产品里面的成分能够帮助舒缓并修复受损部位。接骨木和蜂胶可以抵抗病毒、细菌的交叉性感染。

还有好分贝产品能治疗膀胱的问题。

主播 2:你存在尿频的情况,存在尿急的情况,存在尿痛的情况,存在尿不尽的情况,夜尿次数也比较多,并且还有漏尿问题的话,那么你可以使用一个膀胱胶囊,它能够帮助你构建一个膀胱的屏障……

如此神奇的产品,它真的有效吗?记者对好分贝美国官网进行了搜索,官网明确表示“本膳食补充剂不用于诊断、治疗或预防任何疾病。目前尚无基于现代科学方法的有效研究能够证实本产品的功效”。为何在美国未获得任何功效证明的膳食补充剂,在中国却变成了“神药”呢?

德国的罗伊氏乳杆菌益生菌产品“帕米奥”不仅仅是这款产品,在当地其宣传是“呵护胃部健康”。而到了国内,卖家却将其宣传成了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利器”。

主播 3 做了碳 13 测试,吃了两盒后,碳 13 的数值从 60 多降到了 20 多,因为阳性阈值为 4,所以他觉得效果很好。不想吃三联四联(抗生素)是很正常的。其原理是对抗某种素,会在胃部将好菌和坏菌一起抓走。我家产品有其独特之处。其中,罗伊氏乳杆菌的含量增加了 200 亿。在德国,我们对其进行了七百多次临床验证,是有实验依据的。这种罗伊氏乳杆菌在抓幽门、解决幽门问题方面是有效的。

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糖果变“进口神药”?国外却根本搜不到!揭秘跨境电商灰色产业链_

这些产品通过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渠道并以“食品”名义申报入境。依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规定,除了经国家监管部门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之外,普通食品严禁宣称任何功效。即便属于保健食品,在宣传过程中也不可以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并且,不能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来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

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以及科普作家云无心告知记者,许多跨境购的那些所谓的“保健品”都宣称在海外受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监管。实际上,美国 FDA 仅仅禁止这些“保健品”宣传任何治病的功效,除此之外,并不会进行具体的管理,所以也就没办法对其进行所谓的审核。

云无心表示,美国的 FDA 对这种膳食补充剂的功效不进行审核,它仅仅是一个备案。也就是说,生产企业要告知 FDA,自己要生产一个什么样的食品,并且认为该食品具有何种功效,同时原料是可靠的,成分是清晰的,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在宣传时,需在(产品)上明确标注,FDA未认可这些话,且要说明膳食补充剂不具备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功效。FDA采取此种方式。进口食品在中国销售,需遵守中国的规范,法律监管十分明确。如果拿到一个美国的膳食补充剂,接着在中国向中国消费者告知其有何种功效,那么这肯定是违反中国法规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徐小奔长期对跨境电商监管问题予以关注。他指出,我国现行的跨境电商监管采取“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的分类管理模式,该模式的制度设计初衷是满足消费者合理自用的需求。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商家存在违规经营的情况。一方面,他们以境外产品的形式,把普通食品包装成“保健食品”,甚至宣称其具有疗效,这种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另一方面,他们利用“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和“直购进口”等监管代码在申报上的便利性,销售在境外市场根本不存在的商品。消费者若涉及跨境电商的维权事宜,就需要向电商平台方所在地的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在这一过程中,会面临跨区域协调困难以及举证周期较长等诸多障碍。

徐小奔介绍,复杂的原因是一开始将跨境电商当作一种个人自用物品来管理。商品进来后,并未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行备案和管理。由于消费者分散在全国各地,从执法角度看,这确实给跨区域管辖带来了很大困难。

徐小奔觉得,当前互联网营销出现乱象的根源在于宣传环节存在监管空白。很多商品的推广已经从传统的广告或者产品页面推荐转变为更具隐蔽性的“软性宣传”模式,像博主推荐、“种草”笔记以及直播话术等。这类行为的法律性质并不清晰,使得执法部门在判定其是否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所规制的广告行为时遇到了阻碍。

徐小奔称,核心问题在于宣发。实际上,它存在违反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嫌疑。不能再以传统广告方式来对待现今互联网时代的广告行为。倘若将其排除在广告法的监管范围之外,那么这些行为现在就处于真空且无序的状态。需要借助广告法以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的解释,对其进行更广泛的拓展,从而能够适应我们当下普遍存在的、本质上是以广告为目的的宣传推荐行为。

此时平台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徐小奔称,消费者去发现违法以及举报违法,这其中的成本是比较高昂的,并且是很分散的。普通用户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跟平台进行沟通呢?在他看来,平台应该承担起更为重要的管理责任。民法典有一个条款是为避免“避风港规则”被滥用。民法典 1197 条规定,若侵权行为或过分夸张的内容在平台界面中招摇且反复出现,监管平台不能以未接到通知就视而不见。这些敏感关键词是可以被识别的,尤其利用 AI 技术能保护好平台经营秩序。它既有法律依据,也是平台的一种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