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主动退市趋势分析:注册制改革下市场出清机制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admin

常态化退市机制对股民的影响_常态化的退市机制_

常态化退市机制对股民的影响__常态化的退市机制

近年来,A股市场中主动退市的数量呈现出上升的态势。2025 年新年过后,从玉龙股份到中航产融,这些主动退市的决策背后,一方面标志着市场的出清机制开始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在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市场参与主体逐渐回归理性。以市场主体自主决策为核心的这种退出机制的演变,正在对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以及资源配置效率进行重塑。在“严进宽出”的这种政策导向之下,未来会出现主动退市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会从个案逐渐走向常态,而主动退市也会成为投资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个重要选择。

常态化的退市机制__常态化退市机制对股民的影响

2024 年上半年新“国九条”及其配套细则落地后,A股 市场迈入了“严监管、防风险”的强约束时期。政策清晰地提出要“严把上市关”以及“畅通退市关”。通过对规则进行修订,增强了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的退市指标,从而形成了“应退尽退”的严峻态势,并且致力于打破 A 股市场长久以来存在的“保壳博弈”这一惯性。2025 年初,证监会召开了系统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出台关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政策措施文件。同时,还推动健全特别代表人诉讼以及当事人承诺等制度机制。其目的是切实维护市场的“三公”原则。这也就意味着,制度设计开始在市场出清效率与投资者权益保护这两个方面寻求平衡,满足双重诉求。

过去一年,A股市场有多个主动退市事件发生。较为典型的有玉龙股份和*ST 亚星。近日,中航产融也发布了公告。主动退市这一现象背后,一方面反映出当前市场环境中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挑战以及转型压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里的重要作用。

常态化的退市机制__常态化退市机制对股民的影响

2025 年 3 月 28 日晚间,中航产融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称,由于公司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所以拟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的方式,主动撤回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 A 股股票上市交易。并且,公司将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转让。从该公告来看,中航产融的退市背景与玉龙股份以及*ST 亚星是类似的。它们都是因为业绩持续下滑,并且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所以才选择了主动退市。中航产融作为背靠央企集团的金控企业,设置了 3.54 元/股的现金选择权。此价格高于停牌前的收盘价 3.44 元。通过主动退市以及现金选择权机制,能够确保投资者的利益相对达到最大化。

实际上,以上三家主动退市企业都采取了一些补偿措施,比如现金选择权等。这些举措的核心意义在于,能够为中小股东提供一个明确的退出渠道,这样就能减少因退市而带来的不确定风险,进而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这也是主动退市与强制退市或者其他被动退市的区别之一。

常态化退市机制对股民的影响_常态化的退市机制_

从二级市场的反应方面来讲,这些公司在退市的过程里,凭借设置现金选择权等保护机制,切实地稳定了市场的信心,并且降低了股价的大幅波动情况。比如,玉龙股份在退市进程中,其股价的表现是较为稳定的。从过往大量案例可知,主动退市引发的股价波动与强制退市相比显著更低。企业若出现包括强制退市等其他被动退市情况,股价通常会连续跌停,这会使投资者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需要注意的是,在美股、港股等成熟市场,由于估值修复、战略调整以及成本优化等原因,主动退市(私有化)已经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与之相比,当前 A 股市场的退市比例还有提升的空间。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海外成熟市场以并购退市作为主要方式的模式,与我国现阶段依据财务类、交易类指标来驱动退市的方式存在本质上的不同。目前,A股市场正在对“强制退市保底线、主动退市优结构”的复合型退出路径进行探索。这种制度创新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常态化的退市机制__常态化退市机制对股民的影响

从长远角度而言,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主动退市并非企业发展的终点。伴随相关配套机制的推出,A股市场有希望形成“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良好生态,从而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给予更高效的资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