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中国科幻大会于 3 月 28 日至 31 日在北京举行。在本届大会期间,“科幻+未来交通”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此论坛邀请了来自科技、交通、科幻创作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在自动驾驶、智能物流、空中出行等“科幻场景”加快落地的背景之下,他们共同展望了未来交通产业发展的诸多可能。
图为“科幻+未来交通”专题论坛。主办方供图
科幻文学作家郑军介绍了古今科幻作品中关于交通的奇妙构想。他称,科幻思维的核心并非是讲解技术自身,而是把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相融合,去探究未来是否会引发对某种技术的需求。交通技术承载着一种渴望,这种渴望是人类希望借助技术力量突破物理局限。正是这种追求,推动了现实中交通产业不断地革新和发展。
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的副会长程泊霖分享了关于我国低空经济的最新情况。他指出,在 40 年前,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是走路和骑自行车。而如今,我国在无人机的消费级和工业级领域已经处在世界领先的位置。在接下来的 20 年时间里,我国有希望实现从“车轮上的中国”向“翅膀上的中国”的转变。
他表示,要通过发展这些来夯实未来立体交通的设备基础,开创我国低空经济新局面。
独立出版人及编辑弗朗西斯科·沃尔索提出了一种观念上的“交通”,这种“交通”与物理概念上的交通不同。他表示,未来属于“太阳朋克(Solar Punk)”的时代,而不是基调暗黑和颓废的赛博朋克。他介绍,“太阳朋克”概念有这样的设想:人类借助科技的进步,比如 3D 打印食物等,成功地解决了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描绘出了一个未来,这个未来更为乐观,更加洁净,也更具可持续性发展的特质。
2025 年的中国科幻大会以“科学梦想创造未来”当作主题。它聚焦于科幻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科幻产业生态的构建,把科幻产业近年来的建设成果充分地展示了出来。在大会期间,北京市科协组织了“科幻+人才”“科幻+人工智能”“科幻+生命科学”“科幻+未来交通”这 4 场专题论坛。这些论坛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并且由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来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