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进入国企工作。仅 3 个月后,他就开始谋取钱财。近日,廉洁四川披露了这样一起案例。
闫科翰从校门踏入国企大门并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仅仅用了六年时间。然而,这六年的时间,使他从原本年轻有为的培养对象,逐渐堕落成了腐败分子。
我收的这些钱有什么价值呢?要是没有越过红线,我会一直是父母的自豪,是同事的典范。可如今却让父母处于闲言碎语之中,与女朋友的婚约也无法实现,真的是既失去了钱财又失去了人生。我今年才 30 岁,都不敢去设想以后的路该如何去走。如今,身处铁窗高墙之内的闫科翰,常常懊悔地痛哭。
成都市新都区香城新材料公司的原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是闫科翰,他接受了审查调查。
闫科翰为男性,属于汉族。他出生于 1995 年 1 月,是四川德阳人。于 2017 年 6 月开始参加工作。曾担任成都香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的部长助理,以及新都区香城新材料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2023 年 9 月,闫科翰被牵涉进严重违法之事。他接受了新都区监委的监察调查。
2024 年 1 月,闫科翰被开除公职。他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并且涉嫌受贿犯罪。
2024 年 5 月,闫科翰被判定犯有受贿罪。随后,他被依法给予刑罚处置,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十个月,同时还需缴纳罚金人民币 30 万元。
年轻有为
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2017 年,闫科翰大学毕业。之后,他应聘到成都香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初入职场的他,心中怀有很大的抱负,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他很快就得到了公司的认可。随后,他被任命为投融资部法务专员,负责审核公司融资业务的融资方案。在一些重大项目中,他更是作为评审专家和技术顾问,参与到决策咨询工作中。
他的情商和智商都很出色,很能吃苦,头脑也很灵活,所以领导都很喜欢他。这是闫科翰同事对他最常给出的评价。闫科翰是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时就勇于展现自己,积极进取。在短短 3 年时间里,25 岁的他完成了从法务专员到政策法务科副科长,接着又到投融资部副部长的任职历程。27 岁时,被提拔到了香城新材料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的重要岗位上。这充分体现了组织对他的信任和厚爱。
这一路走来都颇为顺畅,感觉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内心的骄傲自满情绪也在不断增加。闫科翰在忏悔书中写下了这样的内容。闫科翰的职务得到了提升,位置变得更加重要。然而,他却逐渐放松了对理论学习的重视,也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在与金融机构以及商人老板的交往过程中,当面对动辄上亿元的项目和过千万的利润时,他开始觉得自己的收入微薄且寒酸。在这种巨大的落差之下,他的心态逐渐失去了平衡。
心态失衡就一定会引发行为失范,当贪念产生后,必定会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在 2017 年,某融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袁某和谢某前往香城公司对接融资业务,而闫科翰作为法务专员,负责对双方的框架协议以及融资项目协议进行审查。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闫科翰凭借着公正的态度和职业操守,对很多条款都提出了修改的意见。袁某等人为了能“顺利”推进业务且与闫科翰搞好关系,决定私下用“诚意”去打通“堵点”。接着,袁某找到闫科翰,向其提出按照融资总额千分之一的比例送予好处费。闫科翰心里进行了一番计算,得出这一笔好处费高达 35 万元。
闫科翰面对项目融资方别有用心的拉拢“围猎”,其思想“总开关”已松动。就在袁某等人送出的 35 万元“好处费”面前,他败下阵来。他开始沉迷于权力变现,凭借“融资专员”的身份和职务便利,与商人老板做起“生意”,在审查双方框架协议及融资项目协议时大开方便之门,妄图赚得盆满钵满。
行差踏错
泥足深陷无法自拔
谈到第一次收钱的场景,闫科翰回忆道:他当时在办公。融资方来找他,接着给了他一个双肩包,这个包鼓鼓的。他的感觉是惊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稀里糊涂地就把包拿在手里了。虽然他内心十分忐忑,但是看到满背包的百元大钞,闫科翰还是开心且慌张地接受了这笔 35 万元的现金巨款……
闫科翰向调查人员交代,起初收钱时,他内心忐忑不安,曾有过挣扎。然而,在自大情绪和侥幸心理的影响下,他对法律法规缺乏敬畏。他反而觉得自己是学法律专业的,肯定能比别人隐藏得更好,并且这些钱是别人主动送的,不是公家的钱,公司不会察觉,他认为自己完全能够做得天衣无缝。
第一次伸手的“成功经历”在闫科翰的思想上如同溃坝一般,让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全发生了扭曲。“到了后期就不再拒绝了,你给我多我就接着,给我少我也接着,不像刚开始时那么忐忑不安了,后来真的是有点麻木了。所以说第一次绝对不能伸手去接,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闫科翰忏悔着说道。
闫科翰凭借投融资业务法规审查、融资方案谈判等职务上的便利,先后促使袁某等人实际控制的融资中介机构与香城公司完成了 10 个融资项目。依照事先约定的“老规矩”,袁某等人按照融资总额的千分之一给闫科翰给予好处费。经查,在 2017 年 9 月到 2020 年 6 月这个时间段内。闫科翰凭借职务上的便利。先后有 11 次收受了融资中介机构的好处费。这些好处费总计 232 万元。
融资业务处于香投集团的资金密集区域。在需要资金的时候,都是由融资专员直接向金融机构进行告知。这样的情况赋予了融资专员自主进行选择的权力。可以讲,融资专员一方面是运动员,另一方面又是裁判员。闫科翰踏出校门后,便处于“管钱、管项目、管审批”等资金密集且权力集中的工作岗位。他未曾经历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在单位缺乏严管以及廉洁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完全迷失在了“权力的幻觉”当中。
闫科翰在收钱的同时进行自我安慰,他觉得这是行业的潜规则。项目能够顺利推进,他自己也出了力,所以收钱就变得顺理成章。他完全忘记了融资谈判、审核方案以及推进项目这些工作本就是他自己应该做的,错误地将权力当作了敛财的工具。
在此期间,香城公司人员分工进行了调整。闫科翰负责的工作事项有所变动。即便如此,他也会想尽办法以经办人员的身份来促进项目完成。此时的闫科翰陷入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网”里。他内心的法律警钟不断敲响。然而,在金钱的强烈诱惑下,他已经无法自拔。
装穷叫苦欲盖弥彰
终陷囹圄悔不当初
闫科翰知晓法律。他清楚“伸手必被捉”这一铁律。“想要又怕”的心理促使他想尽办法去粉饰伪装那肮脏的权钱交易。办案人员表示。
闫科翰面临着巨大的金钱诱惑,他的欲望逐渐膨胀起来。然而,党纪国法的严厉性又使他内心产生了畏惧。因为闫科翰是法科生,所以他为了规避风险给自己设定了一套“标准”:只收取现金形式的钱财;如果钱财数额较大,就分多次进行收取;并且绝对不能将这些钱财存入银行。
闫科翰购置的新房中分批存放了大笔现金。刚开始看到一捆捆现金时,他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人生赢家。然而,随着收到的钱越来越多,他却越来越心虚。正式走上领导岗位后,他更加注重“影响”,从不大手大脚花钱,生怕“露出马脚”而引人怀疑。调查发现,闫科翰还借有消费贷,以此来伪装自己生活不富裕的样子。
以前收的钱就如同绑在身上的定时炸弹,随时有爆炸的可能,他每天都处在担惊受怕的状态中,特别害怕组织某一天会找上门来。闫科翰交代称,他会尽力去掩饰,甚至还会提前设想组织可能找他谈话的内容以及自己该如何去应对。他那种存在侥幸心理以及自我麻痹的鸵鸟心态,将他逃避现实的扭曲心理暴露了出来。
费了很大的心思,却如同做了一场梦,就像用竹篮打水,最终一场空。半年之后,组织在查办一起案件的过程中,一条线索指向了闫科翰。闫科翰随即被留置进行调查。此时的闫科翰依然抱有一点儿幻想,希望凭借自己的法律知识来掩盖事实。然而,随着一桩桩、一件件确凿无疑的违法事实被查出来,和闫科翰合作过的融资方也吐露了实情,闫科翰的幻想就此破灭。
闫科翰承认了违法事实。在忏悔录里他写道:有了第一次就会有很多次。如果当初第一次他就主动拒绝,或许他的人生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结局。他原本有一副好牌,却把它打得一塌糊涂……
综合| 廉洁四川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