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强位于中江县黄鹿镇群力村的家
4 月 1 日,在四川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群力村。距离外卖员刘应强见义勇为救人后不幸牺牲,已经过去了 5 天。家中开始陆续有他人上门吊唁。堂屋外的桌子上,端放着刘应强的遗像。
3 月 27 日凌晨,在四川绵阳。正在送餐的刘应强看到一名男子跳河准备轻生。他立刻毫不犹豫地跳入河中实施救援。在众人的协助下,他成功地将男子托举上岸。然而,他自己却因为体力透支而沉入水中。当救援人员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停止了呼吸。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44 岁(此前有报道称:44 岁的外卖员下河救人不幸遇难,留下了父母和儿子,当地正在申报见义勇为)。
红星新闻记者获悉,刘应强在 4 月 2 日于其老家——中江县黄鹿镇群力村进行了下葬,已入土为安。他 14 岁的儿子小瑞眼下在黄鹿镇读初中。小瑞称:“爸爸很勇敢!”并且还说:“爸爸时常教导我要勤劳本分、乐于助人,我一直把他当作我的榜样。”
曾在西藏打工20年
其大哥:对这个家他尽心尽力
4月1日,在群力村的家里,刘应强的遗像前烟香袅袅。
刘应强的母亲李术方话语中满是对儿子的心疼,她不怕苦不怕累,什么活都愿意干。父亲刘加松坐在一旁默默不语,只是低着头不停地叹息。儿子的离世,给两位老人带来了极大的悲痛。刘应强的姨妈李隆贵从堂屋走出,一边安抚着老两口,一边讲述着刘应强的经历,还说应强这娃娃很懂事。
刘加松带着孙子在田间劳作
刘应强的家庭条件不佳,然而一家人都勤勤恳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刘应强从职高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他去到了遥远的西藏打工 20 年。这 20 年里,他做过水电工,开过铲车,还扛过水泥。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他赡养了父母,照顾了残疾的兄长,并且供儿子读书。
2018 年,刘应强考虑到父母年纪已大且体弱多病,儿子正在上小学。所以,他离开了拼搏了多年的西藏,回到了家乡。在平日里,只要周边有哪个工地需要用人,他就会去工地上干活。而在其他时间,他就去跑外卖。“他从未有过空闲的时候。”刘应强的大哥刘辉,在他出事后一直忙于料理后事。尽管兄弟俩不常见面,但刘辉对弟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对这个家全心全意、竭尽全力。”
刘应强一家如今居住的房子,是在 6 年前修建的。这所房子距离老房不远,交通较为便利。他平时一直省吃俭用,攒了十多万回来修建房子,就是希望一家人能够住上新房。李术方说完后,抹了抹眼泪。
14岁儿子正在读初中
“爸爸很勇敢!一直将他视作榜样”
这几天,除了刘应强的自家人外,村干部在帮忙,一些邻居也在帮忙,他们忙上忙下。大家都对刘应强的离世感到惋惜。
大家普遍评价刘应强“老实本分”“为人和善”“喜欢帮忙”。在我们收秧的时候,他会主动前来帮忙。
平时若看到村里老人挑不动东西或者背不起东西,他都会主动帮忙。他的母亲李术方这样说道。他的父亲刘加松回忆起,在 2008 年的汶川地震期间,正在西藏打工的刘应强悄悄地返回了家乡并且进行了捐款。当工友遭遇危险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然而回家后却对这些事情一字不提。他的父母并没有责怪他,因为在外打工本来就不容易,他能够时刻惦记着家乡并且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作为父母他们感到非常欣慰。
问及理想是什么,他脱口而出是“长大要当兵”。
刘应强牺牲后,绵阳市游仙区的相关部门立刻启动了见义勇为的申报程序。家乡中江县黄鹿镇的党委政府在第一时间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刘应强所归属的外卖平台也送去了慰问金,并且授予他“侠义蓝骑士”的称号。
肖开丰 梁潼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