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三天假期,成都迎来了一个春季踏青赏花的旅游小高峰。在 4 月 4 日这一天,在成都的青龙湖,70 位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他们以草当作席子,把裙当作帐幕。他们吟诵诗歌,弹奏古筝,吹奏笛箫,荡起秋千。通过这些行为,还原了属于唐代裙幄宴的那种国风浪漫。
裙幄宴可被视作唐代妇女的春日郊游活动。她们把一件件裙子挂起来,当作临时的饮宴幕帐,然后在里面举行宴席。在唐代的城市生活里,妇女的生活较为自由,裙幄宴是上巳节前后举办的一种野宴。《开元天宝遗事》中留下了关于裙幄宴的描写:长安的士女在春日出游漫步时,遇到名花就会设席垫草,用红裙相互插挂,以此当作宴幄。她们的奢逸程度达到了这样的地步。
汉服爱好者还原唐代裙幄宴
记者得知,此次活动是汉服爱好者自发进行组织的。他们的口号是“春日裙幄宴,共赴文化约”。在还原的裙幄宴现场,为更好地契合春日主题,现场的汉服爱好者服饰整体是以清新自然的色调为主,像嫩绿这种代表春天的颜色,还有浅粉、天蓝等,营造出了春日生机盎然的氛围。同时,还适当地加入了一些古雅的棕褐色,以此来凸显传统文化底蕴。
这一天,我们穿着传统服饰。我们置身于自然的春光里。我们通过席地而坐的环节。我们通过把酒言欢的环节。我们通过吟诗作画的环节。我们重现了裙幄宴的优雅与风情。活动发起方流光雅集小组的工作人员川蓉介绍说,让大家在亲近自然的同时,能够深刻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同续写这春日里的文化诗篇。
汉服爱好者还原唐代裙幄宴
踏青郊游时,不仅能感受国风浪漫,还有一些成都的家庭开展亲子研学活动。4 月 5 日清晨,童行书院组织的彭州葛仙山徒步活动按时举行,有 21 个家庭的 25 名孩子在现场参与。童行书院成都教研负责人刘俊强称,“整个清明假期,我们将组织三场徒步研学活动,预报名的小朋友主要是 8 到 12 岁。”相较于去年清明假期,我们接到的预报名订单提升了200%。”
孩子们在这次徒步过程中,会去跟随植物学博士。他们要探寻植物之美,同时还要学习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研学活动现场
小朋友们在专人的带领下,通过研学活动能够收获植物形态学的基本知识。刘俊强介绍说,希望借助研学活动,让孩子们熟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分方法,并且在了解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对植物的审美。
这样的活动,我们一个月能够组织 4 到 8 场。并且我们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走到户外去接触大自然,也希望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知识。刘俊强表示。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