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北京已进入杨柳飞絮高发期。4 月 9 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得知,今年本市有一批专治飞絮的“黑科技”开始投入使用。其中有能把飞絮“粘”在树上的凝絮剂,还有能像吸尘器一样拎在手上的“吸絮机”。借助这些创新研发的新产品,能够助力杨柳飞絮的防治工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揭榜挂帅”课题团队以及北京市科技计划有关团队值得一提。目前,他们正在进行杨柳飞絮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的研发、装备创新以及场景式应用的研发工作,并且在科学地推进杨柳飞絮的综合防治。
高压喷洒凝絮剂减少飞絮飘散
杨柳飞絮是杨柳树用来传播种子和繁育后代的一种生理现象,它是植物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结果。在北京全市的范围内,飞絮期通常是从 4 月上旬开始到 5 月下旬结束,持续时间大约为 50 天。
4 月上旬,北京地区的毛白杨率先进入飞絮期。杨絮飘飞约 10 天后,柳絮开始启动飞舞季。在飞絮期,每天的 10 时到 16 时是高发时段。
市园林绿化局告知北青报记者,当下全市将重点放在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上,通过运用多种措施来开展精准治理工作,以此降低飞絮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全力朝着“有絮不成灾、不成害”的防治目标去努力。并且,今年本市首次投入使用创新研发的凝絮剂等“黑科技”,以助力杨柳飞絮的防治工作。
9 日上午,北青报记者在景泰桥西南角进行观察。在二环辅路上,能看到高大的杨树排列得很整齐。空气中时不时有杨絮飘过来。这时,一台高压喷水车缓缓地驶了过来,接着它瞄准树冠开始进行喷雾冲刷的动作。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王艳春介绍,今年我们喷洒的除了水之外,还融入了稀释后的凝絮剂。凝絮剂是由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制备成的水溶液,在现场进行兑水稀释,然后结合高压水枪、雾炮车以及无人机,能够将其均匀地喷洒在树冠之上,这样就能使杨柳絮在树上黏结并且收缩,使其失去飞行能力,从而减少飞絮带来的危害,起到物理防治的效果。
凝絮剂的药效持续期较长,大致能维持十天到半个月。其原理是通过物理吸附来进行包裹固定。同时,凝絮剂属于无毒无害且环境友好型的高分子有机物,在后期,经过雨水的作用以及光照的影响,会自然地发生降解。
目前,凝絮剂在红领巾公园进行了试验,在北小河公园也进行了试验。今年,凝絮剂将在城六区进行大范围推广试验,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进行大范围推广试验,将在顺义进行大范围推广试验,将在密云进行大范围推广试验。同时,首都机场高速也将投入使用。
吸絮机快速吸走落地杨柳飞絮
今年首次投用的防治飞絮“神器”除了凝絮剂,还有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款新设备呈黑色长筒状,有些像吸尘器,其吸头的另一端有红色网套,能够储存吸附的飞絮。并且,该设备拿在手里非常轻便,重量仅为 1.4 公斤。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车少臣进行了介绍。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是科研人员研发出来的一种小型机器,它只吸取飞絮,而不会吸取其他物质。这种机器具有重量轻的特点,吸取和收集飞絮的效果很好,效率也比较高,并且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目前道路两侧的柳絮是用清扫车喷水的方式来进行清理的。然而,居民区和道路角落则需要依靠人工来清扫。因为柳絮比较轻,所以很难进行收集。通过对飞絮吸收机的风量进行控制,就能够让它及时把落地的飞絮收集起来,并且还能节约用水。车少臣表示,该设备今年将会在公园、绿地以及部分居民区进行示范应用。
绿友集团工程师张红介绍,设备的售价为五六百元。依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设备能够配置不同重量的锂电池。其中,最高可配备重量 6 公斤、能工作 30 个小时的背负式锂电池包。养护工人使用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就可以快速将落地的杨柳絮吸走,从而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多方联动打造飞絮治理完整链条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介绍,当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揭榜挂帅”课题团队以及北京市科技计划的相关团队,正在对杨柳飞絮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同时在进行装备创新以及场景式应用的研发工作。
该项目从不同防治场景的实际需求出发,把多种前沿技术进行一体化集成,构建出适用于核心区、公园、学校以及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的应用场景,形成了“源头控制、过程干预、末端治理”这样一个完整的链条,从而为杨柳飞絮治理提供了灵活适配的解决方案。
北青报记者获悉,当下,市园林绿化局协同市气象局、市城管委等 12 个部门。将杨柳飞絮防治与安全生产、防火工作相融合,也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相结合,还与林地绿地日常养护工作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深度结合。一直坚持“应湿尽湿,应扫尽扫”,以高标准开展杨柳飞絮预报以及飞絮综合治理工作。
今年,本市将把重点放在区域防治上。本市会特别关注居民区、公园、学校等这些人流量大且关注度高的区域。尤其要注重长安街沿线的防治工作。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石景山这几个区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清扫和湿化工作。同时,重点防治时段要突出,夜间清扫要强化,上班早高峰前要及时对前日积存飞絮进行湿化和清扫;在 10 时至 14 时果序开裂飞絮高发时段,要加大喷水湿化的力度;晚高峰前,要再次进行湿化和清扫,以降低飞絮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同时,要随时发现飞絮严重的区域,按照 30 分钟反馈的原则,及时开展湿化清扫工作。
本市将持续丰富监测手段,不断提升监测数据分析能力。利用 100 处杨柳飞絮专项监测点,持续对杨柳树雌株果序发育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每日都组织园林、气象专家进行研判。通过园林、气象等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杨柳飞絮高发期预报。科学指导行业部门及时准确开展防治工作,提醒市民做好科学有效防护。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摄影 | 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