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起,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且结构深度调整的态势。到了 2025 年,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银行理财市场的存续规模突破了 30 万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机构怎样明确自身发展所具备的条件,形成相对优势呢?又怎样构建多方相互配合的创新生态,达成价值共生呢?
4 月 11 日,“第十三届普益标准财富论坛”在成都举办。普益标准主办了这场论坛,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为其提供了学术支持。这场行业盛会吸引了来自百家资产管理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的高级管理专家、业务骨干以及学术界嘉宾。与会者将目光聚焦于国家战略布局这一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与会者将目光聚焦于产融协同创新这一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与会者将目光聚焦于数字赋能发展这一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与会者将目光聚焦于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升级这一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数字化与 AI 技术的浪潮正在推动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迈向更深刻的变革。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普益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翟立宏在论坛上指出,资管新规实施之后,银行理财市场的“二次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AI 等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为资管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跃迁提供了发展动力。
论坛活动现场 每经记者 张祎 摄
银行理财应创造长期价值
资管新规实施之后,银行理财被正式归入大资管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精准地进行定位,怎样加快自身的成长,怎样参与到竞争当中,成为近些年来业内所关注的话题。
兴银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嵩认为,理财行业先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规范发展”的 1.0 阶段,接着进入了真净值化时代的 2.0 阶段。如今进入 3.0 阶段,要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地应对,从构建资产转变为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推动构建出多元化、差异化且可持续的理财业务模式,着力去破解行业处于“被定义”这种局面,打造出价值型的银行理财,给客户创造出长期价值。
信银理财的总裁董文赜在演讲里认为,银行理财凭借客户偏好、投研能力以及牌照优势,会成为“固收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也会成为“含权产品的重要供给者”。在主要打造低波稳健产品、稳固并壮大第一增长曲线的同时,会积极谋划“固收+”混合类等含权产品,从而加快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近期大类资产配置存在哪些机遇?风险点又在何处?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教授、普益标准首席经济学家王鹏于此次论坛中对大类资产作出了展望。他指出,从历史经验去看,黄金这种资产在类似时期表现较为良好;国债在类似时期表现也相对较好;部分房地产在类似时期表现相对较好;必需消费品股票在类似时期表现相对较好;部分大宗商品在类似时期表现相对较好;现金在类似时期表现也相对较好。
养老理财空间广阔
今年 3 月 23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把《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了出来。此方案中提出,要进一步将养老理财产品的试点范围扩大,同时还要对建立投资者养老理财账户予以支持。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 年)》显示,到 2024 年 12 月末的时候,理财行业平台对 6 家理财公司发行 30 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提供了支持,这些产品累计销售的金额超过了 90 亿元。在今年 3 月,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进一步扩容到 33 个,投资者累计购买的金额差不多达到 130 亿元,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养老理财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对第三支柱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中银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党贵的观念里,做好金融的“五篇大文章”是理财公司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的分内之事。理财公司继承了银行体系较为稳健且审慎的风险控制能力,从天性上来说适合进行养老产品的设计以及资金的管理。我国老龄化进程在加快,同时经济也在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财公司需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客户优势和产品优势,从而有力地支持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
贝莱德建信理财的总经理张鹏军在演讲中表明,我国养老体系的第三支柱尚处于起步阶段,当下存在着开户数量多但入金数量少以及投资不足的状况。经抽样分析得知,多数养老金账户的资金都投向了储蓄和保险,然而在理财和基金方面的配置比例偏低,怎样在产品设计方面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乃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所在。
会后,张鹏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现场采访时透露,贝莱德建信理财将会引入海外的经验。它将从基础调研这个方面,在养老金融领域进一步发力;也将从产品研发这个方面,在养老金融领域进一步发力;还将从客户沟通这个方面,在养老金融领域进一步发力。
贝莱德建信理财将通过调研来深入了解当下养老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借此为行业积累相关数据和基本研究资料,还能为后续的方案设计提供支持。与此同时,公司已经开展了产品线的拓展工作,并且会持续进行研发,目的是精准契合不同客户群体的养老金融需求。
张鹏军称,在对客户有了深入了解且有了好的产品之后,关键就是怎样把两者连接起来。公司打算进一步增进与客户的交流,使客户更积极地意识到养老投资的必要性。在这个过程中,会把重点放在数据、科技以及生态建设上。“我们的目标是让整个生态贯通起来,给客户提供合适的养老解决方案,促使养老金融从‘国家责任’转变为‘全民共建’。””张鹏军说。
AI重塑资管发展逻辑
金融科技飞速发展,银行理财行业开始探索借助 AI 技术来实现高质量发展。银行理财行业在不断探索如何利用 AI 技术以达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进步,银行理财行业也在陆续探索借助 AI 技术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翟立宏在论坛上指出,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数字化技术,能够重塑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领域的内在发展逻辑,这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话题。同时,“固收+”产品的设计愈发精细化,借助 AI 算法对固收与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进行动态调整,这样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匹配投资者多元化的风险偏好。
数字化转型是资管行业保持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浦银理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卫海介绍说,数字化建设在浦银理财中属于重要的战略方向。公司从智能投研、智能风控、智慧运营、智慧组合投资以及员工数字助理体系这五个方面展开推进工作,以此构建出千人千面的“智浦魔方”,进而增强“全业务、全线上、全流程、全穿透”的数智化业务能力。
据悉,当前理财代销业务存在一些障碍和痛点,比如主观性偏强、科学性不足等。普益标准推出了“普 E 智选”平台,目的是为理财机构提供全维度的产品评价与归因分析,帮助理财机构能够实现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
在圆桌论坛环节,针对“AI 时代下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新生态”这一话题,建信理财的副总裁张洁进行了介绍。建行集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为重视,已经构建出“母行技术赋能+子公司场景落地”的协同模式。子公司凭借母行的技术赋能,在智能销售、投研、风控以及智慧办公这四大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布局。
招银理财的首席信息官苟宏表明,这一轮 AI 的发展对于资管行业所产生的影响是确定无疑的。招银理财从 2023 年起,把智能机器人当作重要抓手,来推动 AI 技术在实际中的落地应用。从较为长远的角度来讲,资管机构将会出现分化的情况,分为智能型资管机构以及传统的资管机构,这两类机构的竞争力将会存在明显的差别。
光大理财的副总经理李永锋进行了介绍,他说光大理财已经把多套大模型在 GPU(图形处理器)上进行了本地化部署。他还指出,AI 技术的出现对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有帮助的,然而,在 AI 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技术路径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需要分辨“鹦鹉学舌”式的模仿与“乌鸦智能”式的深度推理。
中国外贸信托的副总经理王大为持有这样的观点:AI 技术能够对信托行业在新的监管框架下起到帮助作用,使其能够探索怎样更好地去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及满足客户的需求。与此同时,他还着重指出,金融机构拥有数量众多的客户交易数据,在对技术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合规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因技术滥用而引发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