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没有诚信就难以立足,事业若没有诚信就难以兴盛。良好的信用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由于企业对自身信用状况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信用修复也就成为了企业所关注的核心要点。构建信用修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给那些失信的主体提供一个改过自新的契机。然而,原本应当是帮助企业重新回归正轨的惠民政策,却被极少数违法乱纪的分子给歪曲利用,将其变成了敛取钱财的工具。
记者调查得知,有些机构以“专业信用修复”为幌子,会收取高额费用。还有更过分的情况,它们瞄准创业者群体,宣称参与信用修复能“赚大钱”,通过招收学员以及推广加盟等手段大肆敛财。有受害者仅仅参加了两天培训,就花费了 5 万元。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作出明确回应:信用修复属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任何带有有偿性质的修复行为都属于违法违规行为。那么,应当如何正确地申请信用修复呢?
山东济南的刘先生有一家公司。去年 12 月,他的公司卷入了一起合同纠纷诉讼案件。从那之后,在第三方企业查询平台上就显示出了该诉讼记录。为了不让诉讼记录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刘先生通过电商平台找到了一家企业信用修复机构,并花费 1680 元购买了“服务”。
刘先生称,当时在天眼查、企查查上出现了一个开庭公告,仅只有这一个公告。最终因庭下和解,他便想将其消除,担心一些客户看到不好。当时他们承诺一周内将其完全消除,并称会与法院联系,让法院进行撤销。
记者发现,这家机构称能从源头消除相关记录,能轻松修复企业所涉及的行政处罚等影响信用的问题,如行政处罚、税务处罚、诉讼记录、司法案件、开庭公告等。可修复的平台包含了信用中国、裁判文书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主流平台。并且在展示页面列举了大量所谓“成功修复案例”。相关服务产品的销量已超过 7000 份。
刘先生向记者告知,山东文轩商道企业营销策划管理有限公司是信用修复服务的收款方。然而,记者通过查询工商信息获悉,该企业的经营范围当中并不包含信用修复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在约定的时间范围内,刘先生公司的诉讼记录也没有被消除。当他提出要求退款时,这家机构称已经进行了一些业务,所以只能退回部分款项。刘先生之后向法院进行了咨询,所得到的答复为:司法公开的信息是无法被消除的。
刘先生称,他们的服务有以下两方面。其一,能消除法院方面的,像开庭公告以及立案信息等内容,然而法院明确表示无法消除;其二,还包括像行政处罚之类的服务。后来他了解到,政府针对行政处罚推出了一项政策,是可以做到的,可能是利用信息差,向其付费提供服务,实际上我们自己很容易就能做到。
刘先生口中的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明确,信用修复管理意味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照规定的程序,把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依法从经营异常名录中移出,让个体工商户恢复正常记载状态,提前将其从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中移出,提前停止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并且依法解除相关的管理措施。《办法》还强调严禁在信用修复管理中收取任何费用。
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后发现,有大量机构在进行收费修复信用的交易。部分商品页面的标价为 50 元至 100 元,但记者咨询时,报价却动辄变成几百上千元。实际上,这些商家是凭借信息不对称,利用个人或企业迫切想要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心态,把原本的免费服务变成了收费服务。
不仅如此,有不少机构以信用修复培训为名义来招收学员以及发展加盟,以此达到敛财的目的。河南郑州的马女士向我们讲述,在去年的时候,她因为受到高利润的宣传所吸引,从而进入了信用修复行业。那时候,她给中兴和睿(北京)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了 5 万元,购买了企业信用修复培训服务,并且成为了该公司的加盟商。对方承诺会给予业务管理方面的指导。
马女士称:他们曾举办过一个招商会。在那期间,一直强调这个行业能赚取丰厚利润,做一个案件或许能收取几十万元的利润。并且把之前签署的合同展示给我们看了,其中有签署金额达上百万的合同。他们还做出了许多美好的承诺。
但是,加盟没多久后,公司的招商部便解散了。原本承诺的招商扶持也没有了下文。马女士表示,自己花费 5 万块钱,仅仅听了两天半的培训。
马女士称,信用修复就是教如何下架大数据上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差。只需直接拨打对方电话,然后将结案证明交给他们即可。她表示自己并未学到什么,里面的东西在百度上都能找到。
记者:所以说其实人家企业自己可以做到是吧?
马女士:对,这个是我后期才知道的。
在马女士的坚持下,这家机构最终给她退了2万元的费用。
企业只需按照系统指引提供整改证明和履行义务材料即可。修复成功后,结果将自动同步至各行业信用平台,无需重复操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副主任李春临进行了介绍,他指出,虽然信用修复是完全免费的,然而,仍有一些不法机构借此机会进行诈骗。
李春临称:部分第三方机构的信用信息更新存在不及时的情况,并且有的还要求进行有偿修复。另外,有一些不法分子会谎称能够“提前修复”,以此大肆敛财。在此,我要着重强调,信用修复属于政府向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不会以任何方式收取任何费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称,会强化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力度,对信用修复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以此来营造优良的信用修复环境。李春临指出,当下信用修复存在“多头公示”的状况,也就是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平台的信息并未完全实现互通,使得企业在修复信用时需要多次进行申请,进而导致效率较为低下。基于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把信用修复制度加以完善。
李春临提出,要设立统一的公示窗口,将各类公共信用信息明确在“信用中国”网站进行集中公示。同时,行业管理部门按照原则,不再对本部门领域之外的公共信用信息进行公示,以此来解决因多头公示而导致的信用修复难题。统一的受理渠道,依据“前店后厂”的模式,由“前店”即“信用中国”网站来接收信用修复申请。接着,按照“谁认定、谁修复”的原则,将申请推送给“后厂”也就是相关的行业管理部门。这样就能让企业和群众只需进入一扇门,从而实现信用修复的集成办理和高效办理。统一设定修复规则,依据过罚相当的原则,依据失信行为的严重程度,分别统一设定公示期限以及修复条件,在提升信用监管的精准性之际,以最大程度减轻经营主体所承担的负担。
除了“企业信用修复”之外,市场上有大量的有偿“个人征信修复”服务,并且这两者经常被混淆在一起。
近日,江苏南京六合警方历经 4 省 6 市。他们成功侦破了一起网络诈骗案件,该案件是以消除个人不良征信记录为借口。共抓获 27 名犯罪嫌疑人,还串并带破了涉及全国的同类案件 79 起。南京市公安局六合分局刑警大队龙池中队的中队长徐连生提醒大家,“个人征信和企业信用不同,实际上个人征信无法进行修复,只能纠错,大家千万不要陷入征信修复的陷阱。”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信息主体若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有错误或遗漏,就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予以更正。征信异议的本质是“纠错”,也就是对错误或遗漏的数据进行修正或补充,并且异议处理较为简便、快捷,处理时限更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办理征信异议和征信投诉都不需要任何费用。
监制丨刘黎黎
记者丨谭瑱 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