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详解国际月球科研站规划与多国合作发展路径

admin

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_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伙伴指南_

4 月 23 日,国家航天局在上海举行了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发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多国的专家学者们对该科研站未来的合作模式以及协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记者在会议现场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进行了采访,吴伟仁就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最新进展回应了公众的关切。

国际月球科研站可长期自主运行 持续开展科学研究

问:国际月球科研站是如何规划的?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由我国倡议并发起的,有多国参与建设的,处于月球表面以及月球轨道上的综合科研设施,其宗旨是以“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理念的月球科研站。

国际月球科研站能够长期自主运行,也能在短期有人参与。它是一个可扩展且可维护的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具备地月往返的能力,能保障能源供应,实现中枢控制,提供通信导航,开展月面科考以及地面支持等。并且会持续进行科学探测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前沿技术验证等多学科、多目标、综合性的科学和技术活动。

2035年前完成基本型建设

问:目前建设进展如何?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计划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在 2035 年前完成基本型建设。第二步是在 2045 年前完成拓展型建设。

嫦娥七号是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内容,目前其研制进展顺利。嫦娥八号也是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内容,目前研制进展也很顺利。按照当前的研制和实施计划,国际月球科研站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后续会与合作国家一起共同商量推进相关工作。

我国目前与合作国家进行商议,明确了科学实验、资源开发等 5 大科学目标。要实现这些科学目标,需要“地月往返”等相配套的技术进行验证。若能顺利达成这些目标,就能为全世界提供一批极为宝贵的科学成果。我们对月球的认识以及对月球的利用等都将迈向更高的层次。

开展科学研究 共享科学成果

问:本次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发者会议旨在推动哪些工作?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倡议获得了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响应。目前,已经有 17 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还有 50 多个国际科研机构加入到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当中。

大家在本次会议上聚集。一方面是要通报进展情况,统一对科学目标的认知。另外,各方会依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合作伙伴团队一同,共同商讨科学与应用目标的联合论证,以及月面选址、科研作业平台初步方案的论证等事宜,从而确立各自的分工。

未来,我们会一起开展工程联合研制的活动,一起开展工程和科学搭载的活动,一起进行地面设施建设,一起制定国际规则,一起开展人才教育培训等共建活动。同时,我们会共享地面试验设施,一起进行科学与应用研究,共享科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