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底盘”,它直接关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近日,在新江湾城街道召开的党建引领“多格合一”及物业治理工作推进会上,正式公布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攻坚克难十大行动”,该行动聚焦治理难题,这些难题存在责任不清、职责交叉以及长期未得到解决的情况,其目的是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
Part.
01
瞄准治理痛点,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十大行动”包含物业治理、城市更新、安全生产等基层治理里的复杂疑难事项,着重解决长期没有解决、单一主体处置效果不好的“三跨”问题,街道会以行动作为抓手,逐个攻克物业治理难点,依靠“多格合一”机制,整合网格内党组织与资源,打造基层治理联合体。
据介绍,新江湾城街道已基于城市运行责任网格,对全域进行划分。划分出了尚浦、湾谷、大创智这3个综合网格。其中,尚浦综合网格把互联网企业党建当作“红色引擎”。湾谷综合网格促使“街校企”共建,打破传统条块分隔。大创智综合网格专注于街区环境焕新。
会上,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与新江湾城街道湾谷综合网格签订了综合网格党建联建协议书,这一举措进一步强化了资源联动。
新江湾城街道大创智综合网格网格长、办事处副主任杨扬表示,通过“多格合一”,我们整合了网格内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党组织和资源,打破了条块分割,实现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推动基层治理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提升了综合服务和治理能力。
Part.
02
“小尚公约”激活自治力量,定制公交破解“抢车大战”
尚景园小区位于新江湾城社区西北角,与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和湾谷科技园相邻,这里正在发生一场从“治理困境”到“共建共治”的蜕变。该小区是公租房小区,有1900户居民,曾因产权复杂、居民归属感低、治理力量分散等问题,面临“最后一公里”出行难、楼道堆物、流浪猫泛滥等民生痛点。
台风天的时候,居民家里出现了漏水的情况,居委会和物业联动起来,在当天就把问题解决了;对于公共安全和噪音问题,在议事厅里,居民代表和管理方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最终找到了方案……尚景园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于晓林通过几个场景,勾勒出了党建引领下的“解题速度”。社区针对居民清晨“抢夺”共享单车的“通勤大战”,联合“街校企党建共同体”成员巴士一公司三车队党支部,走访了400余位居民以及周边企业,最终推出了三条高峰时段定制公交线路,架起了“幸福通勤路”。
更让人感到温暖的是,居民们自发制定了居民区公约《小尚公约》。在这个公约的引导之下,小区设置了“小哥驿站”,为外卖员提供歇脚的地方。还设置了“智慧猫屋”,对流浪猫进行科学管理。另外还有“闲置银行”,让楼道里堆放的物品变成了共享资源。居民们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社区微更新、楼道微地图等项目,悄然改变着邻里之间的生态。“公约不是贴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一位居民感慨。
为了深化治理创新,“新时代人民城市党建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揭牌,该基地是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街道共同建设的。双方会围绕多格合一、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科研成果属地转化等课题来组建研究团队,以此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治理实践。
下一步,新江湾城街道会以“多格合一”作为切入点,开展创新实践,构建精准且高效的网格工作体系,会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大行动”作为关键要点,逐个攻克物业治理方面的难题,持续巩固基层治理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