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坚持挑起“关税战”,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想要凭借这种方式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然而,众多企业以及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工业生产离不开中国设备,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倒成了制造业回流的阻碍。
据美国彭博社5月2日报道 近期已有180多家公司向美国政府提交了1100多项申请 这些公司希望得到进口中国设备的关税豁免 专家表示 美国制造业依赖进口投入品 对华关税已导致美国工厂产量下降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 而工厂呼吁取消对华关税 特朗普最终可能不得不同意豁免
报道称,特朗普实施的高额关税举措,已对美国境内企业的生产产生影响。一份于5月1日发布的报告表明,美国企业正针对关税政策所带来的“未知经济环境”作出反应。目前,产品订单在下降,工厂产量也在下降。4月,美国工厂活动出现了自2020年以来最大幅度的萎缩。
关税产生的负面作用正促使企业有所行动。近几个月中,180多家公司向美国政府递交了1100多份豁免申请。这些公司期望从中国进口机械设备。彭博社表明,绝大多数申请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后提交的。其中超过730份于3月提交给了美国政府。
美国政府收到的中国设备关税豁免申请激增 彭博社报道截图
“有了关税,就不可能买到机器”
特斯拉是一家电动汽车企业,其隶属于亿万富翁马斯克,且是特朗普的盟友,该公司高管在3月31日提交的四项申请中称,给予制造设备关税豁免,能够激励并加速美国制造业发展,还能推动美国工业在那些在中国可能具有战略利益的行业取得进展,特斯拉寻求豁免是为了专门提升在美国的制造能力 。
在4月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上,特斯拉首席财务官瓦伊巴夫·塔尼亚称,对华关税会给特斯拉的能源业务带来“巨大影响”,原因是该公司正从中国采购磷酸铁锂电池,塔尼亚还透露,特斯拉正在调试制造设备,其目的是在美国本土制造此类电池,然而现有设备无法提供足够的产能 。
另一家汽车制造商是福特公司,它已经提出了十几项不同的豁免请求,这些请求主要和该公司在密歇根州建立电池厂所需机器的进口相关,比如,福特公司在3月31日为制造锂电池所需的一种设备申请了豁免,公司代表表明,美国从未生产过类似的设备。
日立旗下负责压缩空气业务的公司,已向美国政府提交了141项关税豁免申请,3月提交的申请,都和其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工厂制造空气压缩机所需零件相关,这家工厂有大约700名员工,该公司称正在等待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裁决。
对于美国的一些小型企业而言,关税豁免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瑞安·尼尔所经营的Neel's Saddlery and Harness在美国售卖中国制造的工业缝纫机,他称,上一周,最后一个享受免关税的机器集装箱抵达了美国,他已暂停了未来的所有订单,直到对华关税下调或者豁免获得批准 。
尼尔告知彭博社,他手头存有六个月的库存,然而他不得不向客户说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致使他无法完成16万美元的订单,尼尔还表示,他进口的机器关税税率已达152.5%,称“我们无法通过进口这些商品获利” 。
鞋类制造商Evolutions Brands原本打算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开设工厂,把生产从墨西哥迁回美国,然而关税政策致使其暂停了该计划 ,公司创立者之一诺拉·奥罗斯科称,他们已向美国政府递交20多项豁免申请 ,她坦率地说,“有关税的话,就没办法买到机器” 。
彭博社表示,相关申请需经过美国政府的一系列程序,这些公司称,他们尚未收到任何回应,特朗普政府未说明是否会考虑这些申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白宫均未回应置评请求。
4月30日,美国纽约市红钩集装箱码头 视觉中国
“他们正走向需要批准豁免的境地”
全美制造商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将近60%的进口产品属于制造业的投入品。该组织执行副总裁查尔斯·克雷恩称,特朗普关税政策造成的不确定性让工厂运营承受压力,他们已向特朗普政府发出呼吁,要求为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提供豁免。
贸易组织欣里希基金会的贸易政策负责人黛博拉·埃尔姆斯觉得,特朗普政府得给制造设备提供关税豁免,这尤其是因为美国关税政策有个目标是促使制造业回流,而在企业达成这一目标的路上设置额外关税障碍没什么意义 。
特朗普政府的一些现任官员承认,美国有必要为生产商提供激励措施,特朗普政府的一些前任官员也承认,美国有必要为生产商提供豁免 。报道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提出税收减免措施,比如允许公司收回他们在美国建造的建筑成本,允许公司收回他们在美国建造的设备成本 。
罗伯特·莱特希泽曾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担任贸易代表,他也暗示,特朗普政府将不得不效仿第一个任期的做法,启动一个豁免程序,彭博社注意到,在特朗普上一个总统任期里,企业向美国政府提交了3万份对华关税豁免申请,“他们正走向需要批准豁免的境地。”
英国《金融时报》表明,制造业回流是特朗普经济议程的基础,然而特朗普全面加征关税的行为使美国的经济前景产生了动摇。除了关税造成的成本压力之外,美国工厂还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在3月仍然有超过50万个工作岗位处于空缺状态。
为解决这一问题,特朗普政府正尝试推动机器人行业进步,打算用工业机器人去填补空白。不过专家指出,当前机器人技术还不够完善,部署机器人的费用极其高昂。
《金融时报》指出,在中国制造商的推动作用下,工业机器人价格正快速下降,然而像“协作机器人”这类低价设备,其零售价仍处于2.5万美元至5万美元之间 ,要是把传感器、安全围栏、传送带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需求考虑进去,那么将机器人集成到工厂的成本或许会更高 。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秘书长苏珊娜·比勒(Susanne Bieller)还指出,美国的成品机器人依靠进口,关键零部件同样依赖进口,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都不在美国境内,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给寻求购买机器人的美国公司带来“巨大负担” 。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制造商处于经济环境不确定的状况下,企业对大额的前期资本支出持谨慎态度。比勒称:“要是想在自动化方面投入资金,得先保证有一个能持续多年的稳定战略。”
研究平台Public Spend Forum的数据表明,美国在2018年到2022年期间投入了大约60亿美元用于机器人研发,然而美国政府一直没有国家机器人战略,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还着手削减联邦科研预算。相比之下,因为有政府支持,中国、韩国等一些国家的机器人采用率都已超过美国。
美国机器人制造商敏捷机器人的首席产品官是梅洛尼·怀斯(Melonee Wise),她表示关税具有惩罚性,还认为如果没有大规模或明确的激励措施,就不会看到任何形式的(向自动化)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