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正值国际博物馆日,上海众多博物馆纷纷举办各式线上线下活动,为市民与游客呈现了一场深入的文化沉浸之旅。
上海自然博物馆迎来了一场盛事,三件价值连城的恐龙化石标本今日盛大揭幕。这一重要时刻,预示着“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的118件展品已悉数抵达,展览预定于5月26日正式开启,并于5月31日对广大观众开放。
中共一大纪念馆内,今日举办了十余项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由此展开,共同谱写红色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工作人员身着长衫,化身为“李大钊”的形象,引领观众穿梭于百年岁月,共同回顾中国共产党从萌芽到壮大、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带领全国各民族人民取得的辉煌胜利。
位于上海徐汇滨江的龙美术馆内,目前正在举办名为“天地大观”的特别展览,并且为了庆祝国际博物馆日,该馆对公众实行免费参观政策。
此次展览呈现了超过200件(套)从商周到明清时期的珍贵历史遗物,涵盖了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多种类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铜错银嵌琉璃乳钉纹方壶等珍品是首次与公众见面,而明成华斗彩鸡缸杯则自十年前以来再度展现在众人眼前,吸引了众多游客不远万里前来观展,其中也包括了不少外国游客。
国家文物局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截止到去年年末,我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数量已突破7000家,较上年增长了213家。几乎每两天就有新博物馆落成并对外开放,高达九成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参观,这一现象充分彰显了文化惠及民众的政策优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备案的博物馆数量达到了171座,较2023年度新增了6座,而在2024年,全市博物馆接待的观众人次更是突破了4000万大关。
与此同时,观众们的参观感受不断得到提升。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浏览,而是通过数字化展览、身临其境的体验,以及文创产品的热销,多地文化博物馆接待的游客数量均达到了历史同期的最高点。
博物馆正从知识殿堂延伸到生活场景,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日常。
看看新闻记者: 翟煜森 陆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