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致力于海洋开发,迈向蔚蓝之境。目前,烟台正朝着成为海洋经济大市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其中“四带20群”海洋牧场区的建设正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作为“海产八珍”之首的烟台海参,以其卓越的品质著称,其中九成产量源自海洋牧场,无疑是鲜美烟台的一张亮丽名片。
烟台海参,遨游于浩瀚的深海之中。“大小新闻”特别策划了一系列深度报道,内容涵盖海参种苗的培育过程,从浅海养殖延伸至深海养殖,以及海参产品的深加工环节。通过这一系列的梳理与采访,旨在让广大民众更加深入地认识烟台海参,提升烟台海参品牌的知名度。
长岛作为烟台海参的主要产地之一,其“岛”字号海参市场面临供不应求的状况。根据既定规划,到2025年,长岛计划打造1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这一数量占全市总计划的半壁江山。在这些示范区中,海参及其他海珍品资源预计将增长超过20%。
长岛海洋牧场的建设方式如何?长岛海参的优势又体现在哪些方面?近期,记者在长岛综合试验区进行了采访,发现位于小黑山岛海域的中平海洋牧场是由城投公司、渔村以及投资企业中平实业共同合作而成。这一合作模式不仅实现了海洋生态的修复,还推动了美丽渔村的构建,同时激活了海岛资源,实现了三方的互利共赢。
中平海洋牧场作为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其海域内水温适宜、水质优良且无污染。这里孕育着被誉为“胶东最晚出水的海参”,这海参是海岛渔民世代传承的骄傲。如今,纯野生海参的数量正逐步上升。
三方联手建设中平海洋牧场示范区
12日,记者团队抵达了长岛的小黑山村烟台海参牌子,那里不远处便是烟台市中平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海洋牧场。
李成波,小黑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向记者透露:“小黑山岛隶属于长山列岛,而宝塔礁,这个长岛的知名地标,恰好位于小黑山岛的北端。”近年来,尤其是自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成立以来,中平海洋牧场采用的新型建设模式成功破解了渔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通过中平实业投资投礁项目,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渔村成功开辟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新路径,并正逐步完成从传统渔业向现代生态渔业的转变。
据相关资料显示,位于小黑山村的烟台市中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该公司主要从事工程建设、室内外装饰装修、物业管理、会务旅游、工程造价审计,以及海洋科技、海上养殖、海洋食品的深加工,并拥有专业的海产商场。这家公司不仅是烟台海参协会的创立者和主要管理机构,还连续八届参与了在中国烟台举办的名优海产品展销活动,并且被认定为“烟台海参十大品牌”之一。
烟台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岛屿星罗棋布,是我国刺参的重要产区及交易中心。在去年下半年,《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大市的意见》正式发布,其首要任务便是实现现代渔业的突破性发展,以海洋牧场为核心,着力打造全国海洋牧场示范城市的建设。
中平实业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公司正着力增强对海洋牧场项目的投资规模,旨在为渔村的复兴和海洋经济的繁荣提供支持,同时也有助于烟台海参产业的进步。
海洋牧场人工造礁给海参建“洋房”
记者们乘坐船只环绕小黑山岛,随后抵达了中平海洋牧场。他们发现海中的水质格外清澈,通过水下监控设备,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海底的海洋生物。登上小黑山岛后,他们看到长岛特有的球石遍布海滩,渔村的环境既整洁又美丽,堪称乡村美景的典范。此外,渔民们也从海洋牧场的建设和海洋生态的修复工作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小黑山村的码头周边建筑工地烟台海参牌子,建筑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着1.5米见方的钢筋水泥土空方的浇筑工作。这些空方因其独特形状而被戏称为“海参洋房”,其市场价值大约在2000元左右。小黑山村拥有超过5000亩的海域已经确权,归属烟台中平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管理的省级海洋牧场。自去年起,这些浇筑好的空方已陆续被投放到海洋牧场海域中,用于人工造礁。按照计划,该海洋牧场将投资千万进行人工造礁。
中平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小黑山海域的水质状况优越,这为海参、鲍鱼以及众多鱼类等海产品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然而,海洋生物的生长发展是离不开礁石的。过去,海底的天然礁石被淤泥等物质所覆盖,加之海洋整体环境较之以往有所恶化,导致各种海洋生物的数量持续减少。人工建造的礁石为海参等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海洋生物种类随之增多,藻类的增加为海参、鲍鱼和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简而言之,投放人造礁石就如同为小黑山的长岛野生海参打造了一座集居住、进食、活动于一体的“海上别墅”。
渔民在岸边又见消失多年的野生海珍
小黑山村委的党支部书记李成波带来了喜讯:渔民们现在可以在岸边捡到鲍鱼、海胆等珍贵的野生海产品,这些海味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李成波进一步阐述道:“像野生鲍鱼、海胆这样的海洋生物,它们以海藻和浮游生物为食,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如今它们在近岸区域的出现,标志着海洋牧场生态修复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平海洋牧场内,野生海参的数量逐渐攀升,各类鱼群亦随之增多。这一变化使得周边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小黑山的养殖户们喜形于色,纷纷表示:“海洋生物的增多,使得扇贝的生长速度加快,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据悉,小黑山周边的海域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极佳,该区域的海水温度相对较低,海参的捕捞时间也相对较晚,因而被誉为“胶东地区最后出水海参”。在该海域,捕捞到的野生海参长度通常超过10厘米,外皮紧实,每两三个海参的重量便可达一斤。由于水温较低且生长周期较长,海参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这也使得小黑山海参的品质得到了保障。
在小黑山村,记者邂逅了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名叫王先生。他面带微笑地表示:“退休之后,我有充裕的时间。于是,我联系了曾在小黑山服役的战友们,一同来此度假、垂钓。在这里,我品尝了海参、鲍鱼以及各种鱼类,种类繁多。钓到的鱼如果太多,我就将其晒干,邮寄给子女。天气转凉时,我还会购买一些这里的纯野生海参带回家。”
烟台中平省级海洋牧场项目负责人对此表示,近些年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推进,大型海洋牧场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无疑将显著提升海参的产量,进而让更多消费者能够品尝到高品质的烟台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