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以其开放的心态、优越的商业环境和多样的文化生活,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的聚集,为静安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创新能力。在6月26日,静安区人才工作局与人才服务中心的鼎力支持下,由静安区融媒体中心精心制作的《外籍人才讲述静安故事——爱上静安的缘由》第一季节目正式与观众见面。
方逸凡,即Marco Frank,担任TÜV南德意志集团(简称TÜV南德)大中华区的电池技术经理。2020年,他首次向我国提交了工作许可和签证申请。凭借其在电池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他成功获得了我国政府的特别入境许可。当年12月,他在广州正式获得了外国人工作许可。此后近三年间,他在广州扎实推进TÜV南德的本地业务发展。
2023年的秋季,Marco被调派到上海静安区担任新职务,并着手重新办理相关的工作和居留手续。随着他即将迈入在华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他正全力以赴地准备提交申请,争取获得中国的永久居留资格。作为一名新能源领域的专家,他不仅专注于促进中国的绿色发展,还期望将自己的才智投入到全球绿色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苏州河畔,梧桐树的倒影在阳光下轻轻摇曳,金色的光影仿佛细碎的黄金洒满了曲折的绿道。Marco骑着自行车,神采飞扬地穿梭在这片城市的绿洲之中。身为TÜV南德大中华区的电池技术经理,这位外籍专家之所以选择静安,不仅是因为这里的绿意盎然,更是因为这片土地对“绿色未来”的坚定追求,与他的职业理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实验室的“绿色”守护:安全电池背后的静安使命
TÜV南德,这家位于静安区的机构内,Marco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行行精确而严谨的数据,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年都有因电池不合规而引发的安全事故。而他的职责所在,便是协助客户将安全且可靠的电动汽车电池及储能系统成功推向市场。
TÜV南德,一家历史悠久的全球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拥有近160年的辉煌历程,在中国市场深耕细作已近35载。2015年,该机构的大中华区运营总部迁至苏河湾大厦。凭借静安区检测认证服务业的显著优势,TÜV南德不断为我国众多制造和出口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的助力。
Marco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专家,与他的团队不懈努力,持续进行着严格的测试与认证工作。他们不断模拟各种极端环境,挑战电池性能的极限,力求确保所有投入市场的电池产品都能满足最为严格的国际安全规范。
这非但是一项技术任务,更是推动全球迈向可持续和碳中和未来的重要支柱。他明白,精确的数据和稳固的保障,是静安乃至整个中国履行绿色发展使命的科技见证。
走出办公室,Marco的绿色行动立刻与静安街头的宁静和谐相融,“投身绿色产业,恰似品味一杯香茗,既体现了对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亦是对地球家园的庄严承诺。”
而这杯“好茶”的滋味,很快便在大宁国际茶城氤氲开来。
“绿色”中国茶:德国工程师与静安的“茶缘”
踏入大宁国际茶城的古朴门廊,那股熟悉的茶香轻柔地环绕着Marco。
相较于咖啡的浓郁,我似乎更偏爱这份带有“绿色”标签的中国茶。我所品鉴的这杯茶,其叶源于一棵拥有超过千年树龄的茶树,实在令人赞叹。他面带微笑,透露出自己独特的喜好。
在宁静的茶桌旁,茶艺师手法娴熟,轻巧地烫壶、放茶、倾水,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Marco全程充满期待,小心翼翼地逐一模仿每一个环节,当他的指尖触碰到温热的紫砂壶时,脸上显现出初次尝试的新奇与全神贯注的神情。
泡茶这一过程,实为与时光进行对话的仪式,亦为与人进行真挚交流的纽带。Marco品尝着自己亲手烹制的茶水,感慨道:“在静安,无论是大宁国际茶城还是蒂芙特茶城,都能让人轻松地接触到高品质的中国茶叶。这难道不是一种‘绿色’的便捷吗?”
泡茶如同与时间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而品鉴茶叶则是一场在味蕾上进行的细腻修炼。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Marco躬身于层层叠叠的茶叶之中,试图解开大自然的奥秘:龙井茶的翠绿扁平形状,宛如凝聚了西湖春日的清新气息;普洱茶的深褐厚重叶片,宛如一本记载着岁月流转故事的古老书籍。教师手中轻轻拿起一叶铁观音茶叶,向众人展示其特有的“绿叶红边”风貌,Marco便靠近细细一闻,那股清雅的冷香宛如兰花般沁人心脾,让他不禁神往不已。
Marco对茶的热爱,其根源在于一种强烈的职业情感共鸣。作为一名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深耕细作的专家,他视茶为自然界孕育出的“绿色能源”的杰出代表。
你瞧这茶叶,从枝梢到茶杯,无需任何助力,便自然生发出浓郁的香气与醇厚的滋味——这正是自然界最本真的能量转换过程。
在茶香缭绕的氛围里,Marco心中涌动着诸多感慨,茶道所蕴含的“珍惜物品,敬畏自然”的哲理,与他对待工作中每一缕阳光、每一阵风的珍视态度以及高效运用,二者在精神层面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它们都在用最沉默的方式讲述着可持续的箴言。”
自行车上的“十五分钟”:苏州河畔的“绿色”脉动
Marco对于便捷性与品质的双重追求,在静安区的“十五分钟生活圈”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Marco指着苏州河畔那片生机勃勃的河岸,“这里的绿道和公园交织成了一张网络,骑行在静安不仅变得方便快捷,更增添了一份乐趣。这让你在享受骑行的同时,几乎忘却了身处繁华都市的喧嚣。”
静安区的“十五分钟生活圈”设计精巧,令他赞叹不已——骑上自行车,仅需十分钟,便能抵达办公室、寻觅到心爱的咖啡馆、与朋友相约……这一切均无需依赖汽车。
投身于新能源领域,我内心深处对那种将环保思想深植于城市规划之中的做法表示高度赞扬。
品一杯香茗,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宁静;骑上绿色单车,感受静安“十五分钟生活圈”带来的便捷与自在。我亦在以我独有的方式——在实验室中保障能源储存的安全性,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低碳生活方式——为静安,为上海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贡献着个人的绵薄之力。
在Marco的叙述中,静安区已超越了单纯的地理位置,它象征着对安全与创新的极致追求;它展现了苏州河畔随风摇曳的绿意与生活的便捷;它融合了古老茶盏中积淀的东方智慧与现代社会的生活理念。作为一位“新静安人”,Marco用实际行动阐释着:真正的绿色生活方式,是科技严谨的态度、低碳出行的选择,以及文化在城市脉络中的和谐融合。
静安的生机盎然,正得益于无数个像Marco这样的实践者,他们让这种绿意根植于当下,并不断向未来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