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全媒体记者高少帅通讯员王聪贾殿通刘昂摄影报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烟台开发区传来一则好消息,为百年华诞:自1984年建区以来,烟台开发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正式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世纪之初的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坚强。 烟台开发区的奋斗史是百年党史的缩影。 今年以来,随着“双招双引”百日活动、百家央企百日走访、扶持龙头企业的深入实施,烟台开发区对外合作全面升级,利用外资水平稳步提高。 自区设立以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正式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开发区坚定不移地坚持工业区、坚持对外合作开放,创造了烟台市从盐碱荒滩转变为现代化滨海新区的奇迹。
01
产业建设的战略愿景
百亿外资的背后,得益于坚定不移、坚持兴办工业区的发展思路。
时间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见证了非凡的奋斗。 作为烟台开发区的基础,制造业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高做强的发展道路。
开发区自成立以来,紧紧跟随城市布局,立足高端产业,坚持招商引资、聚焦实体、聚焦转型,打造产业最好、门类最全、产业高度集中。和供应链,确保产业充分发展,避免经济短板。 事实上,已经形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千亿主导产业持续升级,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两大优势产业强势崛起,新能源等潜力产业的发展格局。能源、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产能和规模不断扩大。 。 2020年,制造业GDP占比近60%,制造业外资占比41%。 2021年上半年,华新丽华新材料智能深加工、万华海水淡化、香港万顺新材料等12个超亿美元、10亿元人民币项目,以及15个第三类500强投资项目被介绍了。 目前,区内有工业企业3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0家,产值超百亿企业6家,超10亿企业34家,上市企业11家。 新兴产业占比40%,全省有企业159家。 重点园区在亩产效益和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在全国230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排名第八。 他们还争夺全球产业链跨国布局的头把交椅。 有地方了。
02
对外开放寻求新突破
百亿对外投资的背后,得益于我们牢记使命、坚持开放的对外合作。
转眼间,大海变成了桑园。 烟台开发区诞生于对外开放的浪潮中。 依靠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不断扩大开放,汇聚包容发展,做强做大。 它在发展道路上乘风破浪,让“开发区大有希望”绽放出璀璨光芒。
1987年,开发区引进了全省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德国汉高公司,拉开了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共享发展的序幕。 受开发区重大战略机遇相互叠加、相互促进,现代产业蓬勃发展,创新活力澎湃,通用东岳、富士康、现代汽车、丰田织机、电装、LG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投资该地区。 项目126个,超过每年约4个开发区的平均落户速度。
在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促发展的过程中,烟台开发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坚定不移的开放,就没有今天开发区的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已有韩国、英国、日本、美国、新加坡、德国等52个国家和地区在区投资,落户外资项目1900多个,占全区近100个。城市的2/5。 其中,日资企业160家,韩资企业600多家。 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区的65%,税收贡献占全区近1/3。
03
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基因
百亿外资背后,得益于不忘初心、坚持改革引领的创新理念。
引进全国首个RCEP产业合作发展中心。 抓住RCEP即将生效的重大历史机遇,定期举办经贸高层论坛、产业合作交流会、投资贸易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活动,提升区域国际合作水平开发区产业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引进全国首家8K超高清产业研究院。 深度整合中日优势资源,打造中日合作典范项目。 通过技术引进、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等手段,打造8K+5G产业新生态,打造开发区超高清产业发展城市新名片。
引进全省首家混合所有制投资公司。 借助国有投资发展公司平台,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国有投资平台混改,通过实施企业化管理、社会招聘、市场化薪酬等方式,推动国有投资平台混改。全力汇聚合力,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引进全省首个中韩国家级科技孵化合作基地。 通过打造中韩经贸合作前沿、韩资企业创新孵化基地、地区经济升级发展加速器,推动中韩经济和高端产业合作。 目前已引进韩国科技企业14家,涵盖多重净化过滤、航空成像、碳纤维回收等高端领域。
全省首批引进日韩新经济新业态。 建设中日、中韩高水平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特色的营商环境。 全省引进第一家韩资旅行社、第一家韩资律师事务所、第一家日资教育培训机构,国际合作影响力和流量同步提升。 高标准打造日韩风情街道,不断丰富异域生活元素。
我市首支QFLP境外募集投资基金推出。 通过收购境外上市企业回流内地的新模式,吸引符合开发区发展的高端科技项目,为全市招商引资开辟新思路。 同时与智路资本等投资者达成了QFLP基金合作意向,为QFLP海外募资和投资开辟了新渠道。
尽可能艰难地前进、逆流而上,这是改革者的性格。 作为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烟台开发区始终铭记,因改革开放而诞生、因改革开放而繁荣、因改革开放而强大。 “敢于创业、敢于尝试、争先”的基因早已融入开发区人的血液中。 招商引资是园区立足和发展的生命线。 从组建专业团队到全员招商,从鼓励社会投资到国有平台混改,每一次体制机制改革都是投资理念的积极转变、投资方式的大胆。 创新。
04
新起点谋划新跨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烟台开发区正蓄势待发。
加大力度吸引未来产业。 瞄准8K超高清产业,借助夏普8K超高清研究院的顶尖优势,加强与华为等5G领先企业的联系,加快构建“8K+5G+AIoT”全产品生态链; 瞄准现代海洋产业,利用哈尔滨工程研究生院、烟台大学科教园重点院校牵头,系统布局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洋旅游等特色产业; 瞄准氢能产业,我们将借助中节能万润、龙源科技等企业的领先优势,整合万华氢能资源烟台招商局地产招聘,借助冰轮氢能研究院等优势,系统性地吸引一批有影响力的前沿科技人才。寻找产业项目,建设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园; 瞄准航空航天产业,利用烟台东方航天港载体资源,加快推进卫星、直升机等重点项目。 项目、卫星数据应用产业体系布局。
更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 对接日本等国外平台机构,积极引进国际优质资源,探索外资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延伸投资触角,拓宽投资维度; 加快日本中小企业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对接日本全球技术资源翰林院企业资源,承接日本高新技术转移,打造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规划升级,将为打造更具韩国特色的中韩烟台产业园提供空间支撑; 用好永祖涌综合保护区21项硬编码措施,培育跨境电商、租赁贸易等新兴业态烟台招商局地产招聘,打造全国领先的现代化海关特殊监管区。
加大力度抓连锁发展。 借助龙头企业扶持行动,扎实开展定向招商引资,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本地配套体系,扩大优势产业“朋友圈”。 依托艾睿光电,找准产业链缺失环节,打造从芯片、探测器、机芯到成套系统的红外光电产业园; 依托烟台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汇聚整合智能制造软硬件资源,推动先进制造企业快速发展。 聚力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园; 依托万华化学,以百万吨乙烯项目为重点,完善万华烟台工业园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形成全国最高水平的乙烯产业链,打造千亿级化工园区。
东风强劲,潮起潮涌,海阔天空,风帆正直,我们再次出发。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烟台开发区将以百亿美元外资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先行自由贸易优势,继续践行“产业立区、改革强区、开放兴区”。 着力建设开放程度更高、发展质量效益更好、创新活力更强、营商环境更好的现代化滨海新区。 将继续走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前列,推动烟台加快发展。 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