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4月19日讯(YMG全媒体记者全百辉摄影报道)“2014年3月,底吹炉燃料由焦炭改为煤炭,以降低成本。” “2015年2月,一座急冷塔” “2016年3月,底渣类型由二元相渣改为三元相渣,优化工艺指标” “2020年6月,探索生产控制指标,改善粗砷品味”……昨天上午,我们走进山东恒邦冶炼有限公司“栾辉光创新工作室”,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栾辉光创新工作室”的成果展示墙,里面展示了48项成果。墙上挂满了技术成果和荣誉证书。
10年来烟台恒邦冶炼有限公司,栾惠光从一名普通操作员成长为创新工作室的技术负责人。 他带领一线技术人员和车间创意专家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 2013年,“栾惠光创新工作室”被烟台市总工会评为首批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之一; 2014年被山东省总工会评为省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 栾惠光个人还荣获山东省富民兴山东劳动奖章、齐鲁金奖员工、烟台市工匠、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好人、烟台市道德模范、烟台市行善见义模范人等荣誉称号2020年入选“齐鲁”“大工匠”、“全国劳动模范”。
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入口处设有展示柜台,展示金精矿、哑光、粗铜、阳极铜、电解铜等。 当记者询问这四种物质有何关联时,栾惠光的话顿住了。 打开。 他指着电解铜,打趣道:“别小看这一小块电解铜,要制作它,需要经过四个步骤,从金精矿中提取出铜、金、银,然后根据不同的工艺来制作。”材料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5吨矿粉可以生产一顿铜。”
2008年,恒邦股份第二冶炼公司“复杂精金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采用我国自主研发并获得专利的富氧底吹熔炼硫磺生产及金捕集新技术,可大幅提高金、银贵金属的综合回收率。 由于该技术生产应用时间短,许多技术点需要探索和研究,创新和改进空间较大。 在不断探索创新的同时,栾惠光感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一个技术过硬的团队做支撑,不仅可以在创新探索中少走很多弯路,还能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 2011年2月,山东恒邦冶炼有限公司在二冶炼公司正式成立“栾惠光创新工作室”,对车间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创新,优化工艺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效益。利益最大化。
工作室成员每年都会采用和应用多项创新技术,解决了炉渣铜含量高、生产废水中少量贵金属流失等诸多技术难题。 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超过5000万元,还有多项创新填补国内空白。 其中,工作室骨干成员栾惠光、刘永道、王书奎提出的“一种固废硫酸钙资源化回收再利用工艺”,栾提出的“一种含三氧化硫的冶炼烟气砷收集工艺”辉光、邹林、刘永道“获得2项国家专利。邹林提出的“一种急冷塔”、“一种充气浸出罐”、“一种过滤器反清洗装置”均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精确定位智能电解专用吊具吊具系统的工业化应用”项目荣获江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奖“富氧底吹熔炼生产冰铜的开发与应用”。工艺复杂金精矿”和“难选高砷矿富氧冶炼收砷关键技术研发及工业化应用”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得到等八部门的联合认可烟台市评为“烟台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栾惠光创新工作室的带动下,公司大力开展员工科技创新竞赛,为员工创新创造提供广阔的舞台。 公司1人被评为山东省首席技师,1人荣获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烟台恒邦冶炼有限公司,1人团队荣获烟台市“工人先锋号”、“先锋创业模范岗位”荣誉称号”,并且有五位创新者。 工作室成员被选派到公司技术管理部和设备部担任关键技术职务,为恒邦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革和创新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