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规划慢行隧道等越江慢行交通,市民期待更多便利措施

admin

机动车慢车道行驶__小李不哭引外媒热议

根据一份正在公布的规划草案,上海正在规划“慢速隧道”和其他跨江慢行交通,以进一步便利非机动车和行人过河通行。此消息发布后,引发了众多有日常跨江通勤需求的市民的热议。这对于每天骑电动自行车过河的市民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长期以来,上海慢速过江的交通方式比较简单,依靠轮渡过江是非机动车过河的主要方式。然而,客观地说,渡河的渡口有很多局限性,由此产生的关于非机动车过河不便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市民对上海未来过江慢行有何期待?在“慢隧”成为现实之前,上海是否有其他措施让非机动车和行人过河更轻松?

白天慢渡需求能否基本满足?

去年 4 月,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在回应公众建议时提到,“目前,外环非机动车主要以轮渡方式过河,目前有 14 条客运轮渡线路,最短的间隔为 10 分钟,最长的为 40 分钟,轮渡的平均日客运量约为 10 万人次, 基本可以满足白天慢速过河的需求。”

不过,记者在近日走访了闵浦大桥、二闯浦大桥、红梅南路隧道、龙窑路隧道等横跨黄浦江的通道后,发现虽然部分通道有管控措施,但非机动车非法上桥进入隧道过河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而其背后的原因,则暴露了渡口过河的不便。

10月18日早高峰早上6点45分左右,记者驾车从浦江镇沿民浦大桥向吴泾。据粗略统计,半小时内,共有 10 辆电动自行车从敏浦大桥朝这个方向过河。这些电动自行车在桥上三车道中最右侧的车道上骑行。在此期间,当记者在右侧车道正常行驶时,前方的汽车突然略微向左转弯,随后一辆非机动车出现在视线右侧前方,几乎与记者的汽车擦肩而过。记者注意到,事实上,在朴方路与大桥的交叉口之间,已经设立了两支警力,交警站在“禁止轻便摩托车、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的标志下,站在桥口。但是,在快速的交通中,非机动车仍然有机会混入并上桥。

小李不哭引外媒热议_机动车慢车道行驶_

在早高峰时段,一辆电动自行车沿着 Minpu 大桥行驶。

上午 8 点 30 分左右,西侧的民埔二桥桥上也有非机动车,主要由南向北过河。在民谱二桥奉贤溪渡侧,记者看到,桥处的警卫箱没有值班交警的监管,非机动车可以在匝道处直接上桥。短短 10 分钟,5 辆非机动车已经冲上了匝道。由于匝道上只有两条车道,突然上桥的非机动车对正常行驶的汽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吓得司机急需避开,差点造成事故。

机动车慢车道行驶_小李不哭引外媒热议_

在民埔二桥奉贤溪渡一侧,3辆电动自行车正冲上桥上的坡道。

上午 9 点 30 分左右,记者前往虹梅南路隧道。在中间路段行驶时,您可以看到最右侧的车道上行驶着非机动车。由于速度远低于通过隧道的车辆的平均速度,最右侧车道的车辆不得不向左变道或越过车道以避开它。

_小李不哭引外媒热议_机动车慢车道行驶

在红梅南路隧道中,一辆电动自行车靠着隧道边缘过河。

早上,轮渡运行正常,为什么非机动车不搭渡轮过河,也不冒险上桥进入隧道呢?奉贤市民徐丽丽说,她每天早上6点30分从家出发,早上7点左右赶到奉贤西渡口岸,乘渡轮去闵行上班,“但渡轮经常因为河上交通拥堵而延误”,而且“有时一周延误两三次, 从 10 分钟到半小时不等“,这经常导致她上班迟到,体验非常糟糕。渡口旁边是民埔的第二座桥,很多人干脆匆匆忙忙地直接坐到桥上;在民谱大桥吴泾一侧的匝道边,一名未成年人正坐在一辆刚过河的电动自行车的后座上,车主说过河是送女儿上学的,显然不能指望渡船保证孩子不会迟到;此外,许多市民还反映,由于强风、涨潮等原因,渡轮经常停运,骑电动自行车没有其他方式过河,无奈地走在桥梁和隧道上。

至于半夜和清晨跨江渡轮停运,通过桥梁或隧道避免跨河送餐和外卖差事难度较大,其中市区隧道较为集中。10月20日晚上10点左右,记者驱车往返于龙窑路隧道两端,发现非机动车也闯入隧道。在耀龙路隧道济阳路出口匝道上,两辆非机动车相继行驶,倚靠在右侧车道边缘,占据了部分车道。

小李不哭引外媒热议_机动车慢车道行驶_

图为龙遥路隧道内有电动自行车骑行。夜间渡轮停运后,很难避免电动自行车通过桥梁或隧道过河,尤其是在电动自行车较常见的龙窑路隧道等城市隧道中。

市民建议优化黄浦江非机动车道

记者从12345上海市民服务热线获悉,上海规划“慢隧道”等跨江慢行的消息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不少市民也通过“12345”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记者梳理了这些建议,发现市民们认为,“慢速隧道”等设施从规划开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为现实,即使上线,也只能解决一定方向的过河需求,相比规划中的慢速隧道和跨江索道, 市民希望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能够梳理非机动车过河需求集中的区域,利用好现有的跨江桥梁和隧道,设置固定或临时非机动车道,以弥补渡口的不足,解决非机动车过河问题。

例如,徐丽丽等众多市民提出,作为奉贤和闵行地区的主要通道,仅靠途经西渡口和闵行渡口的渡轮难以满足需求,而西侧非机动车道的闽铺三桥地处偏远地区, 而且绕行距离太远,导致电动自行车集中在民普二桥上,虽然反复整改效果不大。“拥堵总比人稀少好”,市民们建议是否可以在早晚高峰时段,尤其是早高峰时段,根据潮汐车流情况,在民普大桥两侧开放非机动车道,或者限时开放非机动车道。

公众的建议可行吗?交警部门在回复中表示,“民普二桥为市政桥梁,设计为两层,上层仅供机动车通行,非机动车禁止通行,下层为轨道交通5号线,不具备非机动车正常通行的条件。记者从奉贤交警部门了解到的情况较多,对方告诉记者,现有的桥梁上没有非机动车道,能不能增加,不是交警部门可以决定的事情,而是需要交警部门调查决定的。

小李不哭引外媒热议__机动车慢车道行驶

民普第二大桥为两层结构,不配备非机动车道。

一些市民还反映,该市的一些桥梁在设计上为慢行留出空间,例如卢浦大桥,它的设计是为了给人们过桥留出通道,但实际上并没有派上用场。一些公众质疑说:“虽然规划新的慢行交通走廊很重要,但为什么不利用现有的呢?”

10月18日,记者前往卢浦大桥了解到,在普浦西侧,从鲁班路909号可以进入卢浦滨江广场,可以到达卢浦大桥西侧的主码头。抬头望去,可以看到两侧的桥墩旁边,有对称的弧形高楼附属于桥体,而在高楼大厦的一侧,则有玻璃壳的观光电梯。两边的高楼都锁上了锁,高楼西侧入口处的木门已经腐烂,门上还有爬行者爬来爬去,显然很久没有打开。大楼西侧一角设有保安室,一名值班保安告诉记者,两侧的观光电梯可以上到桥面上的人行通道,不仅可以过河,“这也是浦江上非常有特色的观光项目”, 保安说,但遗憾的是,该项目在启动后不久就被取消了,设施至今已被废弃。

_小李不哭引外媒热议_机动车慢车道行驶

在鲁浦大桥桥墩旁,沿桥体建造了对称弯曲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一侧设有玻璃壳观光电梯,供人们乘坐至桥面。

小李不哭引外媒热议__机动车慢车道行驶

西侧高楼门口的木门已经腐烂,门上还有爬行者爬行,显然很久没有打开。

事实上,上海市民就如何改善上海跨江慢行提出人们的建议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此前,针对市民的建议,市交通委于去年4月曾公开回复,表示将结合黄埔江跨江航道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慢速过江交通需求服务,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合理统筹各类跨江交通需求, 充分发挥综合交通系统对居民出行和区域发展的服务功能。

在现有情况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表示,只有在台风等特殊天气导致渡轮停运的情况下,才能启动该计划,并在警车护送的前提下,可以带领非机动车队从桥面和隧道以安全的速度过河。在这方面,市民们建议,如果隧道和桥梁无法提供非机动车道,是否可以将这项紧急措施永久化。即相关计划不仅可以在台风当天启动,而且可以与渡轮的运营相关联,一方面,当渡轮因各种原因延误或停航时,上述计划可以启动;另一方面,夜间渡轮停运后,也可在龙窑路隧道等非机动车集中的隧道内,在固定时段提供过河引导服务,以满足特殊时段非机动车过河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