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内第一款配备微型摄像头的追踪器
2022年底,内蒙古图木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只灰鹤在迁徙过程中受伤。国家鸟类环志中心科研团队发现并及时救治。在它恢复并进行评估后,研究人员为其安装了配备微型摄像头的北斗卫星跟踪器。这是国内首次利用配备微型摄像头的北斗卫星跟踪器观测跟踪候鸟迁徙轨迹。
我们通过追踪器记录和拍摄了一些珍贵的资料,并跟随这只灰鹤体验了它的迁徙过程。
02
追踪获救的灰鹤,体验它们的迁徙之旅
重播
玩
00:00/00:00直播
00:00
转到全屏
50
单击并按住可拖动视频
资料和视频显示,去年此时,这只灰鹤生活在黑龙江齐齐哈尔附近,为“南迁”做最后的准备。该航班于11月19日起飞,11月25日抵达辽宁盘锦。
湖南环球信托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陈峥嵘:整个迁移一气呵成。历时6天,中间有两次短暂停留。整个南北跨度超过900公里,平均每天约45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69公里。
以11月23日返回的数据为例,其速度为每小时23公里,高度为660米。同步视频显示,灰鹤在高空连续飞翔,排列成“人”字形,快乐地翱翔。
在辽宁盘锦,灰鹤度过了两个月的“寒假”。
图中的小家伙,喙的前端是蓝灰色的,后端是黄棕色的。头顶有一头灰棕色的短发,一双明亮的眼睛。 10多天后,盘锦下了一场大雪。灰鹤在雪地上行走,寻找食物,储存过冬的能量。今年1月26日,灰鹤离开盘锦,向西飞往约100公里外的锦州,继续越冬。
经过四个月的越冬,灰鹤的体重明显增加。积蓄能量后,灰鹤于今年3月18日启程北返。终于在五月份,我们到达了齐齐哈尔的繁殖地。
03
大数据显示灰鹤对其繁殖地和越冬地高度忠诚
监测大数据显示,灰鹤对繁殖地和越冬地的忠诚度很高,每年都会定期往返于两地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他们依靠什么来准确导航?
重播
玩
00:00/00:00直播
00:00
转到全屏
50
单击并按住可拖动视频
越冬后,灰鹤连续四年飞往蒙古东北部固定地点繁殖。繁殖周期约三个半月至四个月。
湖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牛延东:没有非常精确的答案。有几种形式:第一种是鸟类的迁徙。它们在繁殖地和越冬地的迁徙行为是由基因本身携带的。它有自己的一些关键基因;二是食物选择,需要通过长期进化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此外,鸟类也有社会结构,成年鸟类会带着幼鸟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是时候教他们识别这条线了。
专家介绍,候鸟迁徙是一种高能耗行为。在此过程中,候鸟会通过优化飞行路径、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利用气流,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损失。同时,它们会通过提前储存脂肪和途中觅食来补充能量。 ,从而顺利完成这个过程。目前对于候鸟如何导航还没有统一的科学解释。
湖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牛延东:鸟类迁徙路线导航目前有几种主流假说。一是目视导航,根据地形、山川、森林、湿地来判断;大家都同意。第一个是日星,即利用日月星辰来确定方向;另一个假设是地球磁场的影响。鸟类可以感受到磁场的变化,并通过磁场的变化来确定其方向;有些是基于听觉,可以用来确定方向。一些人造声音或其他声音决定了迁徙的方向。
04
科技为候鸟保护提供大数据支撑
通过科技手段,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候鸟的迁徙路线并分析相关模式。那么大数据可以评估候鸟的身体状况吗?如何为候鸟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重播
玩
00:00/00:00直播
00:00
转到全屏
50
单击并按住可拖动视频
北斗卫星跟踪器记录和返回的数据不仅包括经度、纬度、海拔等位置信息,还包括加速度、活动水平等活动信息,以及周围温度、电压等环境信息。
温度是科研人员评估候鸟是否异常的重要数据。由于追踪器佩戴时贴近身体,因此温度数据一般接近体温。如果温度数据与环境温度接近且波动较大,研究人员可以结合活动和位置数据综合判断,准确评估候鸟是否死亡。
位置数据可以准确找到候鸟的繁殖地、越冬地和栖息地,并计算出不同候鸟的家园区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活动范围是指动物在一段时间内生活的区域。
此外,大数据还为航空鸟击预警等应用提供支持。据了解,科研人员目前正在逐步建立候鸟完整迁徙路线的信号接收网络,以便获取更多数据。此外,科研人员还在开发一种追踪器,可以追踪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
科技鸟类保护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