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1月30日电 (记者 程景伟)商务部市场和信息化司编制的《中国农产品原产地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农业农村部29日发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发布。
《报告》指出,2023年,农业农村部将首次将产地仓储保鲜设施纳入2023年“农业综合统计调查体系”范围。从静态和动态产地储藏保鲜能力和产地年低温加工量规模,果蔬针对肉、蛋、奶、水产品等重点品类制定了18项指标,并进行了调查全国范围内进行。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产区仓储保鲜设施规模为30742.7万立方米,仓储保鲜能力为6694.5万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比例分别为29.6%、19.5%、42.7%和8.2%。
《报告》指出,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是“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采用的重要指标,反映生鲜农产品综合比重在原产地经过预冷、冷藏等冷链环节。冷链建设和运营水平可以通过产地实际经过低温处理的农产品重量与理想条件下需要低温处理的农产品重量进行比较来衡量。
据测算,2023年我国农产品产区综合低温处理率为32.0%,比2020年提高11个百分点;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产区低温处理率分别为24.0%、80.0%、83.0%。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展现了我国原产地冷链物流良好的发展态势。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