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定、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迈向“新”。以“新”前行,迈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今后,本版将推出系列评论,聚焦经济发展新亮点,从悄然发生的变化中观察发展大局,与党员干部群众一道增强信心、激发动力。
- 编辑
一辆新能源汽车需要一万多个软硬件来“串珠”;坐在驾驶舱里,可以远程控制千里之外矿山里的无人挖掘机……前不久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博览会,用“链”交朋友,聚“链”成群,展示中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推动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稳中求进。特别是新生产力稳步发展,新增长动能不断积聚,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注入强劲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动力是抽象的,但观察样本可以是具体的。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产业链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链上企业数量最多的是中小企业。观察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最能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脉搏。
如今,更多传统工厂进行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焕发出巨大能量。在安徽界首,走进一家纺织厂的车间,看不到斑驳的油漆,听到机床的轰鸣声,闻到刺鼻的油味。主要设备100%数控化,单位产量提高30%,吨纱综合能耗降低。 25%。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几个工人就可以管理整条生产线。一座县级市的数字化工厂,折射出千万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浪潮。
人们常说,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如今,借助数字化赋能,即使是小工厂也开始向两端延伸。一些数字平台推出了3D智能设计工具,设计门槛大幅降低。即使是没有专业设计团队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此来满足其个性化定制需求。还有一个数字平台,基于数据库推出“人工智能设计师”。通过输入服装元素标签,可以帮助小厂生成多种款式。
数据显示,98.8%的中小企业已开启数字化转型。如果说智能工厂代表了中国智能制造的高度,那么数千家传统工厂的转型升级则代表了中国智能制造的广度。共同为打造高效、韧性、智慧的产业链供应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重塑生产流程、提升产品品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也让无数传统工厂触角延伸,形成更加高效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生态系统。
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客户。如何快速拿到订单?工业互联网可以更精准地连接供需,充分发挥小工厂“订单小、周转快”的灵活性。江苏苏州一家机械加工厂订单严重下降。在困难时期,该公司加入了上海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该平台利用软件对订单图纸进行拆解,并与合适的工厂进行匹配,帮助公司获得医疗、航空、自动化等多个行业的零部件订单,缓解运营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他们如何及时获得融资?工业互联网通过上下游企业信用联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项信用担保。凭借浙江省“汽车产业大脑”颁发的首张数字信用证书,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迅速获得3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中小企业融资将更加便利。
过去,出海似乎是大企业的标配,中小企业往往只能“望洋兴叹”;如今,中小企业的产品也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踏上了出海的宏伟征程,极大拓展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广度和深度。
小工厂也可以创建大环节,使供应链更具弹性。江苏某精密制造企业加入数字交易平台后,经过几个月的技术攻关,为一家国外高科技电解槽公司提供了核心部件双极板。业务量大幅增长,年产值从600万元左右迅速增加到1000元。一万元。一大批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成为海外企业的核心供应商,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也让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小工厂也能开拓大市场,让跨境电商创新。在一家海外服务商的总部办公室,大屏幕正在实时显示来自海外的市场“信号”。借助海外社交媒体的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知道有多少人关注并点击了哪个产品,有多少人下单或愿意支付,从而更精准地进行生产和销售。小工厂可以充分发挥小批量、多元化、反应快的优势,及时满足海外消费者需求。
从传统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看整个经济发展,这些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中国经济体的中小企业,已经踏上了宏伟的转型征程,足见其渗透之深、普及之广。数字化、智能化的普及,将为培育新生产力开辟无限想象空间,孵化无数经济增长活跃引擎。可以说,工厂变得更加智慧的背后,是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国经济基础扎实、新动能充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长远发展。
小工厂创造大价值,老工厂获得新能力。这些微小的变化反映了美好的未来。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