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姚雅琪 张毅 任焕 杨舒 陈晨
1月9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协调中国红十字会“一基金”,中国农村发展基金会、腾讯基金会、爱德基金会、新阳光基金会、支付宝公益平台、基金会救灾协调委员会等援助1万吨生物颗粒、牛粪煤球等生物质燃料,以及25吨砖茶、5000盏应急照明等物资。此前调拨的两批中央救灾物资已全部运抵灾区。援助灾区的活动板房已装车发运,四川等地已开通货运专列,以最快的速度运抵灾区,确保灾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安全温暖地过冬。
1月9日,在日喀则市定日县昌所乡古荣村临时安置点,解放军官兵正在为受灾群众做饭。光明日报记者 刘宇航 摄/光明影业
地震发生后,商务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市场监测和物资调度,密切关注灾区情况,组织627家重点保供企业进入应急状态,加大货源组织和商品保障力度。落实粮油肉类和肉菜等生活必需品74.3万吨,冷冻猪肉2000吨,冷冻牛肉1600吨羊肉、边销茶叶2250吨发往周边中央储备,准备运输。我们会同应急管理部协调爱德基金会、腾讯基金会、基金会救灾协调委员会、中央储备茶叶仓储企业,向灾区运送了5万公斤茶叶,帮助受灾群众度过温暖的时光冬天。指导地方相关商务主管部门依托联保联供机制紧急调配应急食品和防寒物资,协调餐饮企业为受灾群众和安置点救援人员提供热餐,保障基本生活受灾群众的需求。当地相关商务部门已向灾区调运方便面、瓶装水、面包、糌粑、酥油等食品15.3万箱,电热毯、取暖炉、被子、棉衣、毛毯等7.3万件。和其他用品。
民政部动员引导全国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开展救灾慈善捐赠,积极有序支援西藏灾区。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发出支持抗震救灾倡议书。
中华慈善总会向地震灾区捐赠首批200万元,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区人民的生活保障;腾讯公益基金会已启动首批2000万元捐款,用于灾区紧急救助和过渡安置。 、冬季物资、灾后重建和以工代赈工作;全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阿里巴巴慈善基金会、顺丰速运慈善基金会、波司登慈善基金会、新华人寿慈善基金会、星云文教慈善基金会等慈善组织纷纷向地震灾区捐款物资、保暖衣物或派遣救援部队。
民政部要求29家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支持公益慈善组织先按照《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后再办理重新登记手续依法。截至1月8日17时,已有超过170万人通过互联网公益募捐服务平台向121家慈善组织开展的募捐项目捐款。初步统计,全国慈善机构捐赠及拟捐赠款(物)金额已超过2.7亿元。
西藏自治区民政部门依法依规监督、指导地方慈善组织接受和管理善款。此外,中华慈善总会救灾委员会在定日县地震救援应急指挥部设立“社会力量现场协调中心”,配合指挥部协调社会力量任务,对接救灾供需,并共享信息。
自然资源部立即启动应急测绘保障Ⅲ级响应,全力组织应急测绘和地震灾害调查保障工作。截至1月8日13时,自然资源系统已对定日、定野、仁布、萨迦4县10个乡镇进行了检查。共检查地质灾害危险点135处,新增危险点7处(与震前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地方12处,无重大变化的地方123处。经综合研判,稳定性较差的地点有39个,基本稳定的地点有66个,稳定性较好的地点有30个。
应急测绘方面,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当晚派出应急测绘队携带无人机和应急地图赶赴震中定日县。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派出20名日喀则地区测绘队员赶赴地震灾区。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自然资源部重庆测绘研究院派出3名制图人员赴西藏厅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自然资源部陆地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紧急制定卫星摄影计划,获取震区20余景灾后卫星影像数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西藏厅、西藏自治区测绘院等同步检索历史数据,开展震前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制作30余幅绘制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各类地形图、行政区划图等应急救灾图件,制作地震前后卫星遥感对比图震中地区措果乡、昌索乡、曲洛乡等地图片24张,相关成果同步提供给西藏抗震救灾指挥部、西藏厅等。
1月9日,水利部滚动讨论评估震区降雨情况和水利工程震害情况,进一步部署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要求做好震损调查和抢修工作持续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稳定。城乡供水安全。水利部维持抗震救灾IV级应急响应,利用“水利一号”等遥感卫星对震中及周边地区进行监测。派出专家组奔赴震区前线,协助指导水利工程震害调查和险情处置。
长江水利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水利厅维持抗震救灾IV级应急响应。震区水利部门加强水利工程震损调查,加快震损工程修复。截至目前,未发现溃坝、堤坝漫漫等重大险情,未发现大江大河堤坝堵塞、堤坝漫溢的情况。
(光明日报综合报)
《光明日报》(2025年1月10日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