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盘初大幅上涨后,两市回落。深证成指、创指午前一度下跌。午后快速下跌后,三大股指缓慢回升。
从市场来看,午后原棕油、高速铜连概念爆发,有色铝、煤炭等周期股表现强势,小红书概念持续活跃;芯片股逆势下跌,寒武纪日成交额超120亿元,跌幅近15%;白酒、军工、券商股低迷。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28%至3236.03点;科创50指数跌2.18%至956.4点;深证成指上涨0.41%至10101.1点;创业板指数上涨0.66%至2051.35点。
Wind统计显示,两市及北交所共有3367只个股上涨,1811只个股下跌,206只个股持平。
两市成交12.738亿元,较上一交易日11.888亿元增加850亿元。其中,沪市成交额499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的4662亿元增加329亿元,深市成交额7747亿元。
大智慧VIP显示,两市及北交所共有89只个股涨幅超过9%,9只个股跌幅超过9%。
半导体大幅下跌,有色金属涨幅居前。
板块方面,通信股领涨两市,挖掘机(301380)、天府通信(300394)、共进(603118)、梦网科技(002123)等跌停或涨幅超10%,博创科技(300548)、泰晨光(300570)等涨幅均超过7%。
周期性股票表现良好,有色金属涨幅居前。鹏欣资源(600490)触及涨停,盛达资源(000603)、电工合金(300697)、神火控股(000933)、宏创控股(002379)、北方铜业(000737)涨幅均超过5%。
商业零售震荡走强,一网一创(300792)、广百集团(002187)、汇鸿集团(600981)、狮头集团(600539)、SOHO红叶(600128)等跌停或涨幅超10% 。
半导体大幅下跌,寒武纪(688256)跌超14%,海光信息(688041)、泰灵微(688591)、杰华特(688141)、乐鑫科技(688018)、龙讯科技(688486)、润芯科技(300493)跌幅较多超过5%。
白酒股大幅下跌,食品饮料板块领跌两市。贵州茅台(600519)、皇台酒业(000995)、重庆啤酒(600132)、南桥食品(605339)、赣源食品(002991)等跌幅均超过1%。
交通运输表现不佳,顺丰控股(002352)、庚兴控股(600753)、厦门港务(002352)、中创物流(603967)、春秋航空(601021)、远商控股(603813)等跌幅均超1% 。
未来,普遍预计股指将维持震荡上行格局。
东兴证券指出,政策逆转后,市场新的价值中枢在3200-3300点。本轮3140附近的调整与前期调整低点基本一致,仍处于大箱体震荡区间内。我们判断2025年市场有10%的极端下跌空间,指数在3000点左右。目前市场已经没有什么动力和持续下跌的空间。市场年初的调整更多的是关注短期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汇率和债市方面,近期的政策表述还是比较积极的。市场恐慌情绪将逐渐减弱。市场大概率进入修复阶段。在指数下跌空间不大的前提下,当前位置中线布局的价值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大的。
东莞证券表示,随着管理层进一步推进“两新”政策拓展,预计将加大对消费、投资等领域的政策支持,推动2025年经济逐步企稳。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如现有政策成效持续释放、增量政策持续落地、企业“抢出口”行为、年初信贷“开门红”需求等,经济预期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分之一。短期来看,预计当前市场调整空间有限,后续市场在短暂休整后有望迎来上涨走势。建议关注银行、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家电、TMT等板块。
湘财证券指出,2024年12月CPI读数仍将疲弱,食品价格将从支撑项转为拖累项。核心CPI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意味着总需求不足的特征依然明显,可能需要更大的扩张性政策。在会议确定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下,预计未来宏观经济将逐步回暖,消费市场活跃度有望改善,2025年核心CPI将逐步回升。由于目前内需疲软,2024年PPI将出现同比负增长,但2025年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和房地产保护可能会带来相关商品的增量需求。建议关注国内外工业品需求变化。
中原证券指出,目前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数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3.77倍和35.34倍,处于近三年中位平均水平,适合中长期术语布局。随着国内宏观调控和促增长政策持续落实,预计未来股指整体将维持震荡上行格局。同时,仍需密切关注政策、资金、外部因素的变化。建议短期关注光伏设备、文化传媒、游戏、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中金公司认为,长期来看,当前金价可能不会被大幅高估,但2025年涨幅可能放缓,波动性可能加大。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共和党控制国会参众两院。他们未来可以推出更激进的减税措施,亚洲央行购买黄金的需求仍在继续。未来十年,金价中心可能在每盎司3000至5000美元之间。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整个行业将明显进入资本支出下行期,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存量资产收益率是各公司的首要任务。 2025年将是装机容量的重要一年,预计将推动资产回报率。上涨,带来一定程度的利润恢复。
澎湃新闻记者 徐宏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