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何己派 编辑丨鄢子为
金融大佬顾少丰,助贷生意势头见涨。
3 月 18 日,信也科技发布公告。该公司 2024 年促成的交易额为 2062 亿元。此交易额同比上升了 6.1%。
这家上海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比较突出的。去年它赚取了 23.8 亿元。经过折算,每天能够稳稳获得约 650 万元的利润。值得一提的是,它在海外还将交易量做到了百亿的规模。
财报发布之后,公司的股价在一天内有了大幅上涨,上涨幅度达到了 17.5%。并且,公司的市值也随之上升到了 28 亿美元。
挑战亦在眼前。市场传闻,助贷新规发布在即。
新规会使助贷机构与银行的合作模式发生改变,合规要求得以提高,行业格局也会出现分化。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21CBR》进行分析并指出了这些情况。
体面转场
顾少丰是信也科技的最大股东,并且担任董事长一职,他掌控着 65.4%的投票权。
张俊是上海交大校友,胡宏辉是上海交大校友,李铁铮也是上海交大校友。他们四人一同并肩作战,一起创立了“拍拍贷”,并将公司带上市。
拍拍贷曾经非常风光,在 P2P 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顾少丰团队将 P2P 存量业务全部清零,然后体面地离开了。
之后,其资金来源转向持牌金融机构,改了名字,主营助贷业务。
这干的是中间人的活,它一头与个人用户、小微商户等借款方相连接,另一头则与金融机构相连接。
它的目标客群是小镇青年,这些小镇青年的平均年龄在 25 到 34 岁之间,他们从事着骑手、工人、出租车司机等工作,年收入大概在 6 万到 11.9 万元,对应的是一个规模高达 4.3 亿人的庞大市场。
顾少丰等人具备“观风”的能力,他们带领公司能够准确地踩准节奏,信也科技成立至今已有近 20 年,并且一直屹立不倒。
做 P2P 业务时,团队秉持着“小额、短期、分散”的原则来把握风控的关键。尽管团队较早地涉足了这一领域,但却能够在激流之中全身而退。
公司转型做助贷业务,很早就察觉到了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并且提前几年就开始推行“客群上浮”的策略,同时还对风控级别进行了升级。
2024 年,国内主要助贷平台的规模处于停滞状态,放贷量呈现下滑态势。信也科技的促贷规模却逆势上扬并实现了增长。到了第四季度,其促成的交易额达到了 569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8.6%。
控风险时,信也有一招,那就是大力推动小微企业贷,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顾少丰团队将小微业务提升到了战略层面。2020 年,这块业务的交易额为 37 亿元。到 2024 年,交易额增长到了 580 亿元。该交易额约占国内业务的三成。在几家上市助贷机构中,其规模处于前列。
业绩良好,给予的“红包”较为充足。在 2024 年,信也科技将 1.6 亿美元累计回报给了股东。
我们感到高兴。我们能够连续七年宣派股息。公司一直在通过资本回报计划为股东创造价值。顾少丰作出了这样的表示。
挥师海外
在年交易额突破 2000 亿元大关的时候,创始成员们早已陆续离开了原来的岗位。 创始成员们早已陆续不再参与相关事务。 创始成员们早已陆续退出原来的角色。
胡宏辉几年前已辞去总裁职务,仅担任董事会成员,退居幕后。
四位创始人中,有两人坚守。顾少丰在创业时是唯一全职投入、出资且占股最多的,他担任董事长兼首席创新官。现任 CEO 是李铁铮。
两年前,老将章峰辞去了 CEO 这一职务,接着由李铁铮接任。他如今 41 岁,在创始人当中是年纪最小的。
顾少丰和李铁铮带队。在 2024 年初这个时间点。他们强化了业务布局。对各业务团队以及职能部门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加快了向海外进军的步伐。
2018 年开始了国际化进程,信也科技在这之后布局了印尼、菲律宾等地区。到了 2024 年 10 月,巴基斯坦的业务平台上线了,这使得公司的海外布局又增添了一个重要的部分。
海外新兴市场,其人口基数较为庞大,并且结构呈现出年轻的特点。这些市场的金融覆盖率较低,然而市场空间却十分充足。信也主动地进行布局,还邀请来了优秀的人才。
其在印尼市场投入较多资金。2023 年 5 月,原本担任蚂蚁集团国际业务首席风险官的顾鸣回到信也科技。顾鸣出任印尼业务的首席执行官,并且直接向李铁铮进行汇报。
2024 年 9 月,孙晓东被任命为国际业务负责人。他负责统管除印尼之外的所有海外业务。此前,他曾担任网商银行、蚂蚁国际的首席风险官。
现阶段,海外业务的增长态势十分迅猛,并且已经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在 2024 年,国际业务的交易额成功突破了 100 亿元,由此带来的收入达到了 25 亿元,其所占营收的比重已经接近两成。
2024 年,信也科技一方面推动着中国市场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又在加速拓展国际市场,并且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3 月 18 日,李铁铮做出了这样的表示。
高管层的目标是,在 2030 年的时候,国际业务的收入占比要达到一半。
大考在即
顾少丰等人的国内生意,迎来大考。
年初,有消息在流传,称《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即将开始实施。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基调,银行对于助贷机构需实行“名单式管理”。银行要实施总行级的准入审批,并且每半年进行一次质量检测。
“新规”提出,商业银行在按每笔贷款实收利息的一定比例支付助贷服务费用时,需要在贷款结清之后进行支付,同时要将付费比例控制在 30%以内。
助贷机构要加强合规管理,以此来确保业务操作符合规定。如果不这样做,就有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或者自身的业务会受到限制。
柏文喜向《21CBR》记者进行分析,他表示助贷机构必须密切留意监管形势以及业务趋势,要提前把合规准备做好,并且对业务模式进行评估。
他表示,新规实施后,银行可能会清退一些中小合作机构。
中小平台的生存压力更大。头部机构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以及资源优势,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营收增长。柏文喜表示。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向《21CBR》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新规实施之后,那些能够合规并且能给用户带来较好体验的助贷平台,将会成为主要的力量。
信也科技这样的资深玩家,有望受益。
这几年,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获客投流的难度在不断增大,成本也逐年上升。顾少丰的团队同样面临着业绩方面的烦恼。
2024 年三季度末时,公司的 90 天及以上贷款逾期率是 2.5%。此逾期率环比减少了 15 个基点,然而同比却提升了 83 个基点。
整体而言,助贷行业的不良贷款比例处在上升的范围之中。助贷机构在风险管理以及资产质量控制这两个方面,将会遭遇更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