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阮佳闻称,随着《基本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德国的新一届政府将会把债务限制放宽,以此来对国防、安全以及对乌克兰的援助提供支持。未来,国内生产总值 1%以上的国防、民防、情报机构的资金,以及对冲突国家如乌克兰的援助资金,都不会受债务上限的约束。预计到 2025 年年底,仅国防支出这一项就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相当于每年约 1290 亿欧元。这一支出水平在德国社会引发了广泛担忧,尤其在教育、科研、社会福利等领域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德国联邦议员莱纳·罗斯福斯指出:战争以及臆想中的军备需求被当作拯救德国经济的临时措施,然而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我们必须始终铭记,军费开支归根到底是由税收来支撑的。倘若想要增加军备投入,就必然要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税负,或者削减其他诸如教育、科研、发展等关键支出,而这些领域才是使经济能够长期保持竞争力的所在。我对政府的这一方针深感遗憾。
德国军工供应链深陷对美国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鼓励本土军工企业扩张,然而德国的军工供应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技术和零部件。比如在维修支援乌克兰的德国军备时,很多关键零件必须从美国进口。这让人不禁产生疑问:推动德国军工扩张的最大赢家到底是谁?
德国记者莱纳·鲁普称:德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与美国展开合作。因为在生产大型武器系统的过程中,诸多关键的零部件以及技术依然要依赖美国进口。同时,对于我们现有的武器进行维修工作,也必须由美国来完成。也就是说,德国的军工实际上深深地陷入了对美国的依赖之中。倘若美国决定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并且恢复经贸合作,那么欧洲的军备扩张或许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德国经济专家约阿希姆·博纳茨指出:美国存在鼓吹军备竞赛的势力,其中包括军工综合体,同时还有媒体集团。这些势力希望能够确保持续的军工订单。
总台记者阮佳闻称,德国政府作出大幅增加军费开支的决策。此决策看上去是要加强安全保障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实际上却给德国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财政压力,并且还有可能损害到德国的社会福利。那么,德国所走的军事化道路是否真的符合其国家利益呢?
德国总统正式签署财政方案 财政政策将迎重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