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8 日,成都市青羊区举行了科技成果推介暨应用场景发布会。会上公布了《成都市青羊区科技成果应用场景清单》,此清单涵盖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治理等 13 个领域,一共有 46 项场景。其目的是以场景创新作为纽带,促使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红星新闻记者留意到,此次发布的清单涵盖了“政企两端、供需双侧”。企业侧的清单包含 28 项技术供需场景,政府侧的清单释放出 18 项公共需求场景。在这 46 项场景中,AI 辅助肿瘤手术规划、DeepSeek AI 警务助理、AI+教学等人工智能频繁出现。青羊区消防救援大队将开展“城市异常热源智能识别感知”这一场景。借助摄像头的 AI 智能识别应用,能够对高温、热源、火情等突发状况进行快速预警和精准识别,并且可以自动生成工单,然后及时进行分配派送。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都人才园)会把“AI+人力资源服务”场景落地。能够利用 AI 模型进行训练,从而生成推荐列表。这样就可以实现人岗的精准匹配,其精准度相较于传统方式提升了 60%。
今年年初推出了《青羊区关于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该政策措施提到,要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鼓励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平台等将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对于技术交易的双方,分别按照技术交易实际发生额的 1%给予单个项目最高 50 万元的补贴,每家单位每年最高可获得 200 万元的补贴。
新推出的《青羊区关于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表明,会支持建设数字化转型项目。对于开展数字化转型项目投入超过 100 万元且年度产值 1000 万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经过评定后,会按单个项目实际投资额的 10%给予项目主体最高 50 万元的补助。
成都市青羊区发展和改革局的一位负责人进行了透露,在后续的工作中,将会对场景创新项目展开研究,并出台专门的奖励政策。
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 摄影报道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