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品牌的“性价比”正逐渐下降,企业更应该去思考的是,除了流量之外的其他方面的故事 。
据媒体报道,5月1日,嘉兴有一家线下购物商场开业,这家商场名为“胖都来”。该商场名称引发了争议,不少网友质疑这是在碰瓷“胖东来”。该公司解释称,“胖”寓意着丰盈、富足、美好,“都(dū)”取自集团董事长的姓氏,还表示名字只是符号,品质才是关键。
引发争议,想必是因为让人联想到另一个颇有名气的品牌,即胖东来。如今胖东来名声在外,社会知名度较高。这两个品牌仅一字之差,且经营业务类似,容易让人误解。
据报道,目前胖东来有了相关行动,对胖都来的视频号进行了取证,对胖都来的抖音号进行了取证,向胖都来所属公司邮寄了律师函,还就此事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了。
胖都来卖场开业 图据大象新闻
根据法律人士所言,胖都来的这一行为或许涉嫌构成商标侵权以及不正当竞争。我国商标法有明确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和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和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并且容易导致混淆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这和网民的观感也是一致的,人们看到“胖都来”这三个字时,第一反应都是“碰瓷”,毕竟两个名字太过接近,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混淆 。
至于这能不能构成侵权,恐怕最后得由有关部门来认定,起名字出现冲突确实有可能是巧合。但要是真的“碰瓷”,只怕这种商业效果也不太好:至少从网民的反应来看,人们对这种蹭流量的行为很反感,小聪明也可能变成一种负资产。
在“胖都来”账号相关视频的评论区,已然呈现出一片“翻车”的景象 。网友评论,“适合卖雷碧、白事可乐、六个核弹、康帅博、农夫山贼等高端品牌”,“如果没有胖东来的出现,你们会起‘胖都来’这个名字吗?看着我的眼睛,回答我”,这些评论有调侃意味,也是集体情绪的体现,毕竟若连名称都投机取巧,其他方面难免让人质疑 。
不过法律人士也指出,商业模式本身一般不受知识产权法保护,企业能够自由学习其管理方法、经营理念等 。对于胖东来而言,或者对于很多羡慕胖东来流量的企业来说 ,这倒是一个启示 ,与其盯着名字 ,倒不如想想胖东来崛起的内在原因 。
从以往媒体报道的情形来看,胖东来具备不少显著特点。像是在选品时对质量的把控,有着细节化的服务设计,制定了宽松的退换货政策,甚至还有优厚的员工福利等,这些都使得它在众多商超里崭露头角。
更重要的是,这些不存在“版权”问题,任何企业都能够学习。企业要是能在这些方面展开竞争,自然也是消费者所乐意看到的。毕竟吸引消费者的并非仅仅是一块牌子,而是其背后的产品与服务,这才是真正的“辨识度”。
从某一个层面来讲,如今的互联网给予了企业更为平等的曝光机会。比如说胖东来,原本着重于本地市场,然而随着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如今已全国闻名。还有一个取名相似的企业,也会因互联网而很快引来质疑,利用信息差制造的认知偏差也会被迅速消除。
这实际上也表明,碰瓷品牌的“性价比”在下降,企业更应思考的是流量以外的事情。怎样借助商品和经营,切实打造出核心竞争力,这或许才是决定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只要具备了这些,又怎会担忧没有自身的知名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