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温州郁金香花海热闹时 这对司机兄弟坚守驾驶舱保轨道平安

admin

中新网温州5月5日电,五一假期,众多游客涌入温州世纪公园,陶醉于那片盛开的郁金香花海。与此同时,在温州市域铁路S1线的驾驶舱内,吴俊豪和徐宇锋两位“司机兄弟”正专注地进行着手指口呼的标准化操作。自十年前起,他们凭借自创的“无感制动”技术,守护着53.5公里的轨道安全,至今已累计安全行驶超过30万公里。

温州最豪横司机_记电力公司五一坚守_

吴俊豪,位于左侧第二位,正对徐宇锋,位于左侧第一位,进行驾驶操作的辅导。这一幕由浙江交通集团提供图片资料。

模拟舱里的“毫米”青春

回到2015年那个寒冷的冬日夜晚,当夜幕低垂至十点钟,武汉铁路司机学校的模拟驾驶舱内依然亮如白昼。吴俊豪与徐宇锋两人身披款式一致的军装大衣,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对标停车的操作训练中。

“3、2、1,启动制动!”徐宇锋的声音沉稳而坚定,仪表盘上的速度指针从80公里每小时缓缓降至零。两辆虚拟列车几乎是同步地,精确地停在了距离标线仅有一厘米的位置,误差值完全一致。实训老师紧挨着屏幕,不禁发出惊叹:“你们难道安装了心灵感应装置?怎么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的协调与默契?”

师兄弟间有一套独特而实用的训练技巧。当吴俊豪操控主驾驶位时,徐宇锋便手持量具,紧缩在观察区,依靠其敏锐的体感,捕捉列车运行中惯性的微妙波动。

徐宇锋轻轻敲击舱壁三下,赞叹道:“制动力度轻盈得仿佛羽毛落地!”随即,吴俊豪敏捷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制动梯度-2%”的数据。若角色互换,驾驶舱内便会传来“急停”的警示,其猛烈程度如同浪头拍打岸边。直至毕业离校的前夜,他们共同编纂的笔记本中,依旧堆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53.5公里轨道上的匠心协作

2018年,温州S1线再度将这两位兄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身为全国首批市域铁路的驾驶员,他们在53.5公里的联调联试过程中,不断续写着他们独有的“同事”故事。

在浙江交通集团幸福轨道公司负责运营的温州S1线驾驶舱内,操作台上布满了他们特有的“独门暗号”:仪表盘一侧粘贴着五颜六色的坡度标识贴纸,用不同颜色块明确标示着加速和减速的关键点;操纵杆旁边的备忘录上,“留意道岔区段平稳运行”的提醒字迹尚新,随时在提醒他们注意操作的关键细节。

乘客脸上满意的笑容,正是源于这些细微之处的精确调控。在5月4日凌晨两点的调试列车上,徐宇锋轻抚着驾驶台上的圆柱形模型,语气郑重地说。他们凭借高超的技艺研发出的“无感制动”技术,使得列车在紧急制动时,小圆柱体依然稳固如山,成为了检验操作平稳性的“无声评判员”,同时也成为了他们确保乘客旅途舒适的“神秘法宝”。

2021年,在浙江省举办的技能大赛上,裁判宣布吴俊豪以微弱优势赢得冠军,而名列第五的徐宇锋却提前露出了比冠军还要灿烂的笑容。他们的备战计划中蕴藏着秘密,在比赛期间,这对兄弟将住所布置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强化训练基地,卫生间门上贴满了停车线标记,即便在刷牙时,他们也不忘进行标准化操作练习,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使得技术动作在他们的肌肉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颁奖仪式上,吴俊豪忽然拿出一枚矿泉水瓶盖,面带笑容地告诉徐宇锋:“这可是当年你应得的第48枚。”事实上,在关键的制动技巧训练中,他们正是利用这些瓶盖充当“重量”,反复进行着调试与深入研究。

_记电力公司五一坚守_温州最豪横司机

徐宇锋在跟岗指导司机吴俊豪出退勤作业。浙江交通集团 供图

从瓶盖到圆柱的青苗接力

目前,温州S1线路的驾驶员在手动操作方面,对标合格率已达到99.9%的惊人水平,这一卓越成绩的取得,无疑是吴俊豪与徐宇锋辛勤耕耘、不懈努力的结果。2022年,吴俊豪成功晋升为导师级司机,两人的关系也由同事转变为师徒。

2024年的春天,徐宇锋加入了“青苗”指导司机的行列。在此期间,吴俊豪郑重地赠送了他一本泛着光泽的笔记本。当徐宇锋翻阅那泛黄的纸页时,那些曾经青涩、稚嫩却又充满热情的笔记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诸如“今天老徐说我的对标像过山车”、“发明瓶盖测量法,误差仅为±1毫米”等字句历历在目。

为了更有效地传承技艺,师傅和徒弟共同为新司机制定了周密的“特训计划”,在驾驶区域放置了小圆柱,并严格规定在启动和停车过程中小圆柱必须保持竖立。此外,他们还引入了“平稳启动”的新课题,旨在确保老年乘客在列车启动时无需紧紧抓住扶手即可稳固站立,从而显著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这个属于辛勤工作者的特殊日子里,两位“司机兄弟”选择以“踏轨”代替传统的踏青活动,他们以0.1秒的迅速制动和1厘米的精准停车,为乘客们提供安心的出行体验,他们的笑容成为了他们送给这个节日的最佳礼物。在这座城市的脉搏中,他们留下了新时代产业工人肩负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所坚守的驾驶舱操作台上的那行铭文——“每一毫米的刻度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这份对精湛技艺的极致追求,正伴随着疾驰的市域列车,驶向更多劳动者的美好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