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杭州低碳科技馆,由杭州“双碳”研究中心(浙大城市学院“双碳”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共同举办的“大学生低碳现场课”成功举行。浙大城市学院城市发展和战略研究院的副研究员吴旭作为主讲嘉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形式,深入探讨了低碳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吴旭副研究员以“低碳生态学”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全面介绍了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碳源汇测定以及碳库核算等三大碳源汇评估技术。他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森林、草地、湿地和海洋等四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增汇技术路线,以及针对种植业、畜牧业和城市空间等不同领域的差异化减排策略。为了提升课程的互动性和体验感,课程特别设置了低碳科技馆展厅的实地教学环节。学生们在“全球变暖”展区,通过观看3D电影,深刻体会到了气候变化所迫在眉睫的严峻性;而在“低碳生活”展区,他们则亲身体验了碳足迹的计算以及垃圾分类等富有挑战性的互动活动。
据调查得知,“大学生低碳现场课”是低碳科技馆与浙江省内多所高校共同发起的系列实践活动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场景化的实践体验,提升青年一代的低碳环保责任感。此次“低碳生态学”的现场教学不仅向大学生传授了最新的知识,还借助科技馆的沉浸式环境,激发了当代青年对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学生们普遍认为,现场教学打破了常规课堂的界限,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促进了从理论向实践的绿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