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西夏陵申遗成功!珍贵文物琉璃鸱吻诉说了啥?

admin

_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_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

7月11日,"西夏陵"荣登《世界遗产名录》之列。这一成就使得我国的世界遗产项目总数攀升至60个。

听闻西夏陵成功申报世界遗产,由此出土的诸多珍贵文物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不妨听听它们究竟在讲述些什么?

琉璃鸱吻

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_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_

琉璃鸱吻,西夏时期的建筑构件,于1972年在宁夏银川西夏陵区的6号陵被发现。这件文物的总高度为152厘米,由分模拼接工艺制成的琉璃材质构成,通体覆盖着绿色釉面。其造型独特,呈龙头鱼尾状。龙头部分占据了整体高度的一半,双眼圆瞪,獠牙突出,背部装饰有鱼鳍纹样,尾部则分裂出两个鳍,充分展现了西夏建筑艺术中粗犷豪放的民族风格。

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_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_

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__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

琉璃鸱吻不仅兼具实用与文化的双重价值,作为屋顶正脊的装饰,它具备了防火和避雷的物理特性,还承载着镇宅和驱邪的寓意。这一构件见证了西夏建筑在唐宋鸱吻形制上的传承与革新,体现了党项族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对于探究11至13世纪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

鎏金铜牛

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鎏金铜牛,展现了西夏时期铸造技艺的巅峰之作。该铜牛于1977年在西夏陵区被发现,其尺寸为长130厘米、宽38厘米,重量高达188公斤。此尊鎏金空心铜牛是通过中国传统的外范内模浇铸技术精心制作而成,其制作过程融合了雕塑、铸造、鎏金、焊接以及抛光等多种工艺。铜牛形象栩栩如生,其表面经过鎏金工艺处理,正因如此,即便岁月流转,其全身依旧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

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__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

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__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

文献资料表明,西夏之所以能够锻造出如此精湛的大型鎏金铜牛,这与它与中原地区之间的紧密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他们不仅吸收了中原的金属冶炼与铸造技艺,而且从中原引进了专业的技术人才。

鎏金铜牛的出土标志着西夏社会从游牧经济向农耕与畜牧相结合的经济模式的转变,这一发现不仅为黄河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成为各民族间交流互动、共同塑造光辉灿烂、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

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__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

石雕力士志文支座,这一1974年在宁夏银川西夏陵区6号陵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目前收藏于宁夏博物馆。该支座由白砂石精心雕刻而成,呈近似正方体的圆形,上面刻画了一位屈膝托举的男性力士形象。他的面部圆润,獠牙清晰可见,腰间系着肚兜。顶部阴刻着15个西夏文字,背面则刻有工匠的汉文名字“砌垒匠高世昌”,这一特点使得它成为了14件同类支座中唯一带有文字的独例,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西夏文字的应用以及汉夏工匠之间的合作历史。这件文物巧妙地融合了唐宋时期的雕刻技艺,既展现了力度又不失细腻,对于研究西夏美术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物价值。

石马

_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_听说西夏陵申遗成功,这些珍贵文物开启了热聊模式

石马发现于1977年,位于西夏陵区的陪葬墓墓室之中,其制作材料为白砂石,尺寸为长133厘米、高70厘米,重量达到355千克。原本该石马表面绘有彩绘,但在出土时这些彩绘均已消失,仅在石马的唇部留下了一点点残余的粉彩。

这块石马砂岩圆雕形态生动,其四肢弯曲呈跪卧之姿,马头微垂,颈部弯曲有致,双目圆睁,耳朵竖起,马鬃在脖子上整齐而流畅地铺展开来,整体身体健壮圆润,比例协调,线条简洁而富有内涵,姿态威武雄健,传承了汉唐雕刻艺术的风范,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西夏马的形态,堪称西夏石雕艺术的杰出之作。西夏陵区的发掘成果表明,铜牛与石马很可能是西夏贵族及重要官员墓葬中的关键陪葬品之一。这些陪葬品不仅彰显了西夏党项民族对马等家畜的深厚情感,而且更凸显了西夏在畜牧业经济领域的繁荣与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