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中国工商银行对外发布了《软件开发中心智能研发平台》的招标结果公告,其中阿里云公司凭借其通义灵码平台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
工商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通义灵码将为该行的智能研发平台提供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在代码补全这一环节,通义灵码凭借其自主研发的深度语言模型,实现了对代码语义需求的精确把握,并据此生成符合编程语言规范的代码片段。这一功能显著提升了开发人员在编程过程中的代码编写效率,并有效解决了规范度不足的问题。代码问答功能为开发者实时输送知识援助,无论是对语法问题的咨询还是编程技巧的交流,都能迅速得到精确的答案。此外,单测智能体运用强化学习技术,能够自动构建测试案例,帮助开发者确保代码的可检验性,从而显著提高代码的整体质量。
实际上,工商银行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并非出于巧合。早在智能风险控制领域,通义千问便凭借其多模态数据处理的优势,帮助工商银行搭建起了动态风险评估体系。比如,在商户准入审核环节,通义千问运用了融合文字、表格、影像的综合理解技术,取代了传统的OCR技术,从而显著提高了审核的效率。此次通义灵码项目中的智能研发平台,不仅将合作范围扩展到了开发阶段,而且构建了一种“风险控制与研发”相结合的协作机制。
通义灵码的核心优势在于有效解决金融级软件开发中的难题。该平台拥有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语言模型,能够准确识别代码的语义需求,并生成符合编程规范的代码片段。此外,它还利用强化学习算法,通过单测智能体自动构建测试用例,从而减少人为测试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据工行内部数据测算,使用该平台能够显著提高代码开发效率,大幅降低错误率,并在研发效率和代码规范性方面实现显著提升。
阿里依托通义系列模型,致力于打造一个涵盖“代码生成、风险控制、客户沟通”在内的完整技术服务体系。不仅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也主动采纳通义灵码,旨在增强研发效能。据相关数据揭示,建设银行在代码生成方面的应用接受度已超过30%,这表明在软件开发环节,超过三分之一的代码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从而大幅减少了开发时间,提升了开发效率。该数据充分彰显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研发领域的显著促进作用,同时也揭示了众多大型银行在利用AI推动金融科技革新方面所展现出的强烈共识。